今年有趣的一件事情是认识了新同事兴磊,其实也不算是新同事,毕竟在同一个部门,但为什么说有趣呢?
我的直觉印象被打破,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内向平静,兴磊活泼好动外向,一人木讷,一人可乐,两人性格迥异。
例如午休时刻,如果我接到电话,考虑到不影响他人休息,首先是将铃声静音,而后去办公室外通话;
而兴磊,则完全不同,会使用家乡话爽快地使用微信聊天。说真的,心底挺羡慕他的十足自我安全感。仅此一点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差异之大。
原以为,我们压根仅仅是同事而已,不会深入交往。然而事情的转机发生于,在我主动加入兴磊的饭桶先锋队微信群,中午一起就餐后。
午餐时聊天发现了我们对文学有着共同的爱好,并且兴磊十分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
同行的另一位同事老段饭后频频去量体重,兴磊调笑老段,写一本关于关于量体重的书吧,我顺势建议,题目命名为“当我在称体重时,我在思考些什么”。由此,我们俩的距离拉得不能再近了。我将最喜欢的《木心文学回忆录》送了兴磊看,这本书对兴磊的文学阅读旋即跨入如痴似醉的阶段.....
事情不能只看表象,需要看到事物的核心价值所在。正如当初自己几乎确信我们是不会有产生交集,而实际上,因着共同的爱好,性格特征的极大差异并不能阻止我们成为要好的朋友。
深入交往下来,结果令人惊喜,休息课间一起遛文学、哲学偶尔兼顾扯蛋,时常出现思想交流碰撞出的火花。
我还是内向,看起来也不是那么有趣,但这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拥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学习的习惯,一直有聊不完的话题。
诚如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