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种奉承、巴结的感觉。再加上这个“症”字那就是一种病了,是病那就得治!
一、什么是取悦症?
有人可能会把取悦症与怕马屁划上等号,事实上并非如此。
患取悦症的人往往是对平级人而言,而且似乎取悦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拍马屁则是对上而言的,更多的是一种主动行为。
事实上患取悦症的人临床表现为: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对于别人的要求从来不会或者不敢说不,始终希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努力让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满意。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好人,几乎是有求必应,但最后苦的却是自己。
二、为什么会患这种病?
1.害怕被孤立
有取悦症的人往往是人际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若是在一个组织中也通常处于半透明状态。
因为害怕被孤立、被边缘化所以一旦周围的人有任何请求,就极尽所能的满足,希望以此来获得别人的认可。
2.表现型人格
所谓表现型人格就是在乎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自身的成长。
患取悦症的人因为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对别人也就有求必应,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完成别人的要求。
别人的一句感谢或许就能是他们感到满足;别人的一句负面评价甚至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就能让他们耿耿于怀好几天,不断在想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
3.错误的期望
患取悦症的人一般有两个的潜在假设就是:一是你看我对你有求必应,等有一天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一定会帮我也必须帮我;二是我对你这么好,你也就应该对我好。
他们错误的以为从不拒绝别人的要求就能带来别人的认同,并期望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回报。
三、怎么治疗取悦症?
1.没必要让所有对你满意。
总有人错误的以为应该获得周围所有人的认可,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你是人,不是人民币,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
如果你周围有人对你不满意你,也绝不会因为你为他做了几件小事就改变他对你的态度,更有可能他只是在利用你。
2.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别人的评价。
我们应该培养的是成长型人格而不是表现型人格。
每个人都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成长上而不是别人的评价上。别人的评价再好都不如自己的成长来的实在。
事实上一个人在组织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不是由你为他人做了什么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价值决定的。
比如,上课时,一旦有要求分小组完成的任务,最抢手的一定是那些在某方面有专长对完成任务有帮助的人,而不是那些平时为同学拿快递最多的人或者打开水次数最多的人。
请记住增强你的价值才是王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期望。
假如你是真的希望帮助别人那好就继续去做;如果是极不情愿的答应了别人,只是希望赢得别人的认可,又或是以此期望别人的回报,那就千万别这么做。
即便是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你也没权利要求别人来补偿你,所以通常情况下你会因你的付出没回报而失望。
更重要的是你之前已经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失去了本可以使自己成长的时机。
最后,勇敢的说出不吧!不要当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毕竟,你要知道让所有人都对你满意是人际关系中的取死之道!
毕竟,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自身的成长!
毕竟,很多事并非你所期望的那样!
我就是写着玩的,别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