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张治老师描摹了一副宏大的、翻转的、个性化的未来学校图景,读完令人心潮澎湃、满怀期待!
只是个人心中的一些思考仍然没有清晰的答案,也许教育的答案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也没有“法宝”可以普适所有学校。但是总有些教育、人性的原理是不变的吧。
我的问题:
1、当最好的老师/机构拥有录制好的精致课程,可以教全天下千万、亿万的学生时,“普通的”老师如何顺利转型新角色和身份呢?
2、有哪些通过“素质”的手段顺便达成了“应试”的目的的学校?
3、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如何复制给更多学校呢?
读书摘要
1、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起源早于学校的产生。
2、孩子的天性是什么?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三个:好奇、好动(玩)、好胜。教育就是要善用好奇心,宽容好玩心,激发好胜心。
3、减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4、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5、微课程创新为中国的先知先觉者提供了有一个撬动体制对课程市场封闭的武器。微课程最厉害的是可以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存活和发展。
6、今天的任课教师都可以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使用微课程而不会被否定自己的教师资格,也不会降低自己的教师档次。
7、教师会越来越不需要讲课。
8、学生从消费者转变成创造者。
9、未来教育在形式上最彻底的颠覆,不是取消学校或者拆除学校的围墙,而是取消学校现行的分段学习制度。
10、教师职业已经发生裂变,分为专家型、学者型、管理型、导师型等种类。释疑解惑的人生导师、心理按摩师、知识结构营养师、学习问题诊断师、人生发展设计师
11、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心理及社会测量学导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12、斯克里文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价。对应总结性评价
13、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
14、评价不是为了鉴别,而是为了改进。
15、以美国为代表的项目学习和以芬兰为代表的现象教学。未来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去学科化。
16、
17、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政道在中国科技大学接见少年班学员时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教育并不是注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种,提出问题就是点燃火种的火柴。
18、“2030年的学校”调查,未来最重要的知识来源:1. 在线内容 2. 实体学校 3. 社会和人际环境 4. 工作场所 5. 其他
19、会解决问题的可以成为工程师;会寻找问题的可以成为企业领袖。——刘德建
20、我认为,组织专家教研、讨论理论没有用,变成产品最实惠,效率最高。花很多时间培养教师,把教师变成教育家,不现实,毕竟教育家很少,就做产品,做成傻瓜式的,大家都会用,这是未来改变教育最核心的方法。
21、关于中国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我总结了三个关键:第一,少教多学;第二,以学定教;第三,先学后教。——张治
22、能够让学生懂的“热爱”,就是学校的终极使命。
Part 6 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教育的难点
问题:树上有10只鸟,一颗子弹打中一只鸟,树上还剩下几只鸟?
当我看到书上附录一“与刘德建先生话中国教育未来”这部分内容,感觉颇为有趣,自己也在思考,顺便就发到朋友圈,没想到大家参与得非常迅速和踊跃,有40多条回复。大部分答案都是一个数,少部分是两个数,极少能够从系统角度全面思考的,我综合了一下大家的回复、书上的提示以及我自己的思考,画了一张脑图然后发了第二条朋友圈,很有意思,这次公布了脑图“答案”,再次的回复,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