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越久,越是难以割舍
文/安小西
这两天,我的小情绪逆流成河,难以自制。
尤其是昨天,我在床上坐着发呆,始终不愿起床。无论我妈怎么催,就是不愿意动,导致我妈也很烦躁。
我明白,是我自己任性了。
我也清楚,我只是不愿去上班,正在消极抵抗。
这个场景,我一点儿也不陌生。这么多年,虽然总是出门在外,家中无人,但每次离家,我始终非常依恋,难以割舍。
少不更事时,为穷所困,由衷地羡慕离家的人。似乎走远了,出路就有了。
每每看着离家的人们,拖着行李箱大步向前,坐着汽车驶离家乡,我总觉得超级酷,也梦想着将来成为其中一员。
当我终于小学毕业,长成一个期待已久的大孩子,可以远离自己家,骑着自行车去镇上上初中,却不曾得到丝毫开心。
每当开学或周末结束,需要独自一人前往远方的学校,我总是提前一天就开始心神不定,内心万分不舍,有时甚至难过得落泪。
从此,我懂得了想家,体会了思念。
但是,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身为孩子的自己,内心异常清楚,假如不想辛苦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仍需继续向前,继续努力,甚至加快步伐。尽管,这意味着,我将离家越来越远。
不负众望,我一步一步距离家乡越来越远。
高中时,我如愿考入县重点中学,从此告别自行车,改乘通村公交去上学。我家距县城特别远,从小到大只去过两次。
入学报到时,我是第三次去县城,完全不认路。报到结束,父母即刻回家,徒留我一人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知所措。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回家,是和初中同学结伴而行。也就是那个周末,父母告知,他们要外出打工,唯恐三年后我的大学学费没有着落。
那时的我,失落却无能为力。
送父母踏上远行的车后,我开启了真正的自力更生之路,也体会到,离家并没有那么酷,更多的是伤感和无奈。
新入高中的第一个月,学校里异常生分,家里父母远行,那份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足足持续了近两个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经常在课堂上发呆走神,甚至压抑的想哭。
所幸后来自己慢慢克服,也渐渐习惯,一切又恢复如初,我又再一次开始了远离家乡的奋斗。
三年后,我依然如愿,离家乡更远了一些,终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成了多年前自己曾经羡慕的那一类人,拖着行李坐着车,周围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而我,心底的依恋越来越重,总有一种不想走的冲动。
犹记得进入大学第二天,一觉睡醒,我突然异常想家,立刻给父母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我泣不成声,停顿了好久,才收敛起情绪好好说话。
适应之后,日子继续向前走,那份离家的思念暂时又抛却脑后。尤其毕业找工作那一阵儿,我的目光在全国范围内瞎蹿,最后阴差阳错留在了省内。
当时不觉得什么,工作几年后,我有些庆幸自己当初没有跑远。至少,在我对家乡那微妙的情绪再起之时,我尚可想办法尽快回去看一看。
观望周围的亲朋好友们,离家之人比比皆是。往往,大家一年到头回家一次,不过过年那一周,还要与不同的朋友相互聚会,时间非常短暂。
而我,尚属幸运之人,回家机会多得多,时间也可以更久。
昨日,我本该乖乖回去上班,那份萦绕心头的小情绪,充斥心间,实在不想离家,念念不舍。
于是我拖拖拉拉不想动,干什么都索然无味。索性,我又任性了一把,直接决定不去了,果然心情美丽了不少。
我知道,我还是要再次离开家,终究还是要去上班,而且会把工作和生活安排的不错。
离家,于我这类人而言,仿若离了弦的箭,早已没有回头路。而且,还会越来越远。
离得越久,越是难以割舍,不忍离去。就让我趁机任性一次,安心在家过一个元宵节。
入夜,天空变暗,四面八方的烟花竞相绽放,一盏盏或明或暗的孔明灯汇聚夜空,皎洁的月光洒落在小院儿,静谧而安详。
究竟错过了多少,早已记不清;将来还能有多少机会,更是不得而知。
我站在夜里,贪心地享受这任性偷来的良辰美景,真诚地道一声: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