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是个普通的女外卖员。
二十三岁那年,她从老家来到省城,没什么学历,也没什么人脉。第一份工作是在餐馆洗碗,可工资低得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一次偶然,她看到外卖骑手招聘广告,说“多劳多得”,她咬咬牙,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从此成了风雨里穿梭的一员。
刚开始,她对路线不熟,常常送错地方,被顾客投诉。雨天路滑,她摔过几次,膝盖青一块紫一块。冬天冷风钻进羽绒服,手冻得握不住车把。她也曾想过放弃,但每次看到银行卡里缓慢上涨的数字,她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有一天,下着暴雨,她接到一个送到医院的订单。取餐时,餐馆老板见她全身湿透,递来一杯热姜茶:“小姑娘,这么拼,小心身体。”那一刻,李青眼眶有点酸。
送完餐,她在医院门口等下一单,一个中年男人走来,递来一把伞:“刚才看到你在雨里跑,伞拿着,别淋坏了。”李青想拒绝,可男人摆摆手走远了。她握着伞,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速度快了,收入也稳定了。她开始学着和顾客多聊两句,有时送上一份小零食,顾客会给她五星好评。有一次,她帮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奶奶把外卖送到楼上,还顺手帮她倒了垃圾。老奶奶特别感动,第二天特意打电话给平台表扬她。
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让她学会了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也学会了在城市里寻找自己的位置。
转机
有一天,李青送外卖到一家小公司,等电梯时,一个戴眼镜的男人看她抱着大袋餐盒,主动帮她按了楼层。聊天中,男人得知她每天跑十几个小时,却几乎存不下钱。
男人叫赵宇,是做互联网创业的。他说:“你这么能吃苦,如果有机会做自己的生意,也许能赚更多。”李青笑笑,她没想过这些,觉得自己没资本、没人脉。
几个月后,赵宇联系她,说有个社区团购的项目,缺一个执行力强的负责人。他愿意帮她垫一部分启动资金,还教她如何运营。李青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试试。
创业
刚开始,她每天凌晨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在小区微信群里接单。因为她送外卖时积累了很多邻居的信任,大家都愿意在她这里买。第一个月,她就赚了比送外卖多两倍的钱。
慢慢地,她雇了几个骑手帮忙配送,还租了一个小仓库。她依然保持着以前的习惯——亲自送货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偶尔多送一份水果。大家都说她做生意实在,回头客越来越多。
半年后,她的社区团购覆盖了附近五个小区,月收入过万。她终于换掉了那辆吱呀作响的二手电动车,买了一辆小面包车。
回馈
李青没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每到下雨天,她都会让公司的骑手提前下班,还会煮一大锅热汤送到站点。她也在平台上设立了一个“困难骑手救助金”,帮助那些遇到意外的同行。
有人问她:“你现在算是发财了,还会想起以前送外卖的日子吗?”
她笑着说:“当然会,那是我最拼的日子,也是我最宝贵的经历。没有那些风雨,就没有今天的我。”
李青知道,自己的故事并不传奇,只是一个普通人努力生活、抓住机会的过程。但她也相信,只要不放弃,生活总会在某个转角,给你一个温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