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健的关注是从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开始,但是对李健的钦佩却是从他离开水木年华开始。
离开后的他默默写着歌,安静地唱着歌,他站在那里,就像是一阵清风,一首诗歌,他的音乐里唱出了我们想要却还未抵达的生活。
从早期的爱情,青春,梦想,到后来的故乡之情,父母之情,大自然之情,甚至哲学,宗教,李健一直在进步,他的歌也有更大的格局和胸怀。
年轻人听来,旋律悠扬;有生活阅历的人听来,历久弥香。
唱人心如暖阳,唱世间爱常在,歌如诗,人如歌,温暖而永恒陪伴。
他特有的诗人般忧郁的气质,使他在唱歌时总像是在娓娓道来地讲述一个久远的略带哀伤的故事。
多少年过去了,灯火恍惚中,他还是那个他,不谦卑不清高,褪去的少年天真,却没有半点刻薄的世俗。
他曾说,“生活的理想,是理想地生活。
2001年他和清华老友卢庚戌组成了“水木年华”组合,凭借歌曲《一生有你》火遍全国。2002年在组合正火的时候,两人的创作理念也产生了分歧:卢庚戌想做更摇滚、节奏感更强的流行音乐,而李健想做更人文、更内敛的音乐。于是李健选择了退出。
退出组合后,李健过起了归隐的生活,他在北京一个偏僻的四合院过起了每天写歌、练琴的简单日子,也就是这段岁月为后来的创作积淀了深厚的创作源泉。
。
退出乐队的他并没有放弃音乐,而是找了个偏僻的环境很差的四合院,每天读书、听曲、弹琴、写歌,过着清苦却怡然自得的小日子。
我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四合院里住了五年,我受够了北京的冬天,它的冷总让我感到无甚善意。但生活里的小乐趣能够驱走寒意。比方说,在四合院里我弄一个小锅炉,研究一下锅炉的运作方式;再研究一下水泵,看看如何将水泵放在水管里。这些东西看似无聊,但研究的过程中,屋子渐渐暖和起来,寒意渐渐消散,北京的冬天似乎也有些美好了。在最冷的时候,我也会写一些抗拒寒冷的歌曲,我写过一首歌叫《温暖》,多年以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写这首歌,非常简单,因为我住的地方太冷了,温暖是我当时的渴求。所以说,真正的智慧来自于生活,生活艺术家是真正的艺术家。
离开了乐队的李健,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在父亲癌症确诊时,他的身上也只剩下几万块存款。
在这个冰冷的四合院里,凭借这样一股不妥协的劲儿,李健写出了后来让他大火的《传奇》、《风吹麦浪》和《异乡人》。
好音乐经得住时间的推敲,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有味道。
就像音乐的佳酿,听的人听醉了,唱的人唱醉了,一起沉醉在音乐带给人的最原始的感动。
多年后,鲁豫说她听到《温暖》。这首歌就哭了。“我在雨中听,在雪后听,在回家的车流里听,忧伤、平静、烦闷、快乐,我将不为人知的心绪全然交付给他的歌声。”
就像他一直希望的那样:“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平实、朴素的,娓娓道来,每一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动。”这个标准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只要是他创作的歌曲都被打上鲜明的“李健”的烙印。
2010年的春节晚会上,王菲唱火了《传奇》。
从创作到走红,经历了七年之久。七年之后,人们终于发现了这一块被埋没已久的璞玉。
出名之后,许多人问他:如果王菲没有来找你,你还会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吗?而他给出的回答是:“被名利轻易击倒的,就谈不上梦想,更谈不上成为艺术家”
2015年,李健参加第三季《我是歌手》。他的家世、学识、修养、事业甚至羡煞旁人的爱情都备受世人赞美。他清清淡淡不染烟火的样子,成了世人眼中的男神。
成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台上的一秒光鲜,是歌手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劳累。成名前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成名后一切就不好把控了。毕竟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微妙,怎么把握全看个人。“一个人有了名气,很多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会进入你的生活,创作者学会拒绝是一种自我保护。”
李健参加了《中国新歌声》,一件牛仔衬衣和白裤,显得清秀独特,不搭却也不会很突兀。
“登堂可精致儒雅,温润如玉;闲处可弹幕连发,吐槽满点;进不咄咄逼人,退不自命清高;捧能一针见血,逗能满纸荒唐;客套话该到位到位,却仍有自我坚持;场面事便睁眼闭眼,大不了老僧入定。真是一身的爆裂正能量。”
在歌单里看到了评价李健的话,这是最好的描述
很多人都说,李健是音乐圈的一股清流。
正如他说的“享受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富有”,所以从年少成名到现在人到中年,李健仿佛一直在和现实的价值观逆向而行。
在以前,我会觉得,安静就是李健的一种风格,一种独有的特色。
可是,最近看了很多李健的视频后才发现,这一种平静,原来并不是天赋,而是李健内心的一股无形而强大力量。
与世无争,守住初心。
我欣赏他,欣赏他自省、克制、自足、热爱生活、欣赏他历经世事后的少年感。
他说:“不去讨好生活,生活有时会讨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