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现金交易正逐渐退出舞台,数字交易成为主要交易方式。居民之所以喜欢采用这种交易方式,一是因为携带方便,二是因为安全性高,三是由于支付快捷。
但是,要进行数字交易,居民首先需要将钱存入银行,然后才能通过支付宝、微信或者银联等电子平台进行支付。实际上,居民为了日常生活或应急需要而持有的货币一般会以现金或活期存款形式存在。
数字货币推行以后,纸质货币退出舞台,电子“现金”将取代纸质货币,但是,与此同时,居民不需要将维持电子支付所需要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在银行,至少,原先很大一部分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在的资金将会退出流通。
本质上,任何货币都是一种银行对居民的负债。但是,在数字货币推行以后,如果居民直接采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进行交易,而不再通过商业银行平台,则居民没必要将日常交易资金存入银行,因为就偿债能力而言,央行显然优于商业银行。这时,居民以数字“现金”形式且并未存入商业银行这笔资金属于基础货币,并且退出了流通。实际上,当前很多人之所以将钱存入银行,主要是便于交易,并非为了获取存款收益。故数字货币推行后,很可能一部分资金会退出流通,尤其是居民原先为了携带方便或利于交易而存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如果用经济学语言讲,原先居民为应急需要而采取货币存款的这笔资金,其实仍然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循环借贷而起到货币创造作用;但是,在数字货币推开后,至少会有一部分活期存款将以数字“现金”形式存在,这时候,很显然,这部分活期存款将暂时退出流通。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实际需要货币将会减少,而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能力也会减弱。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数字经济与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