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以来,一直在读《德川家康》这套书,史诗作品,那么细腻又那么真实地再现了十六世纪的日本战国时期风云诡谲的历史,它就如一部长长的画卷,徐徐展开,历史人物纷纷登台,描绘他辉煌的人生,看得人荡气回肠之余,却也唏嘘不已。
现在看到第七部,今天看到茶道宗师利休居士因为很多问题与丰臣秀吉看法上的不同而起了争执,他喜欢黑色的茶具,秀吉却喜红色的;利休反对秀吉剥夺伊达的领地给自己的亲信;秀吉要出兵朝鲜,攻入大明,利休认为不妥而极力反对等等,诸如此类的不和,加上有人在秀吉面前进的谗言,最后落得被逐和切腹的下场。
其实丰臣秀吉从一介农夫,跟着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起家,从下级武士做起,到信长死后,成为继承其遗志的天下人,他的大智大勇,胸襟广阔,乐观豁达是有目共睹的。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这些特点都助其一步步笼络了人心。可是无论是谁,在登上权利顶峰之时,似乎很多人性中的弱点就慢慢显现,导致人心离散,然后那些看似庞大的基业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一朝散去。
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大名武田胜赖,三十几岁的年纪,英俊潇洒,其父武田信玄突然去世,留下复杂的局面让年轻不够老练的他难以面对,高天神城陷落,与织田、小田原、北条氏三方为敌,形势已非常危急,可是心浮气躁的胜赖却不懂人心,也不懂大势,急于求胜来证明自己的他强行出兵,最后落得武田一族败亡,自己切腹了事。
织田信长,也是一个神祇一般的人物,在他的南征北战中,散沙一般的日本真的开始呈现统一和繁华的面貌,如果不是明智光秀的本愿寺叛变,斩杀信长三父子,信长在一统天下这条路上必定能走得更远。当然导致属下叛乱,也正因为他性格当中的弱点不断显现,狂妄、多疑、固执、奢侈,才导致祸起萧墙。
丰臣秀吉,善于审时度势,信长被害后迅速出兵评定光秀,夺得信长的地位,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战中国,平九州,击小田原,他自诩为太阳之子,相信自己的幸运是所求必应,无往不利的。成为关白的丰臣秀吉也开始了奢靡的生活,煮茶的釜都是黄金打造,更遑论聚乐第的奢华了。也许这也是人性的弱点吧,一旦过于顺利,人也就容易得意忘形起来,尽管百姓仍然贫穷,但觉得自己享受胜利的果实理所当然。对别人说的话也就不那么听得进去了,书上说他是藏于内心的固执,说白了不就是自以为是吗?利休和光悦的进言都被他忌惮,无法接受别人的劝诫,何尝不是走下坡路的开始。
作为旁观者去看历史,走进风流人物的精神世界,我们似乎能看清他们的优劣势,也知道这样的改变很不可取,可是易地而处,我却可怕地发现身在局中,自己是很难看清楚,有时候自己发现了,要回头要改变是很难的!不是经常会听到我这人就是脾气暴躁,我这人就是说话太直,我这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样的话吗?岂不知正是因为自己这样的缺点,让自己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连那样的一代枭雄都会受到缺点的限制,而让自己功亏一篑,平常人何尝不是如此!因为没有人可以要求他人无限制地包容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到人心离散的地步!
而书中的家康却似乎做得很好,经历大小战争无数,即便打胜战,可他每次做的不是欣喜若狂、洋洋自得,而且不断反省自己什么可取哪里不足;领土不断扩大,他却始终坚持吃掺着麦饭的米饭,酱汤也清可见底,连家臣都吃得比他好;居安思危,无论是信长手里还是秀吉时代,无论给他好处还是给他考验,他始终理智冷静,目光长远地对待,所以家臣们始终团结在他周围,信长和秀吉也始终把他当成最强劲和最难以应对的对手,而最后家康开创了江户幕府时代,并统领日本260多年也就不奇怪了!
由此我们真的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什么不好哪里不足,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赶紧改起来,因为它最终要决定你人生能达到的高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