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reau said, “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平静的绝望,有如温水煮青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浑浑噩噩被时光推着走,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生活。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到: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深以为然!当你觉得自己很不幸的时候,请看看你有没有比他更不幸。
他是继牛顿、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思想科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是宇宙奥秘的探索者和领路人,他更是让深奥的宇宙理论、物理学前沿知识走进人们生活的传播者。
他的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50年。而他的思想却片刻不停,自由的在宇宙中畅游。
史蒂芬·霍金,本世纪最负盛名和传奇色彩的伟大物理学家。他的奇点定理和霍金辐射理论,改写了一个时代的物理学认知。
而他面对坎坷命运的坚强品格和顽强毅力,更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霍金诞生于英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十分巧合的是,这一天正好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
也许是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霍金从小就智力惊人。
17岁那年,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牛津大学。他喜欢热闹,擅长交际,大半时间穿梭在校园舞会和私人 Party中。
他甚至还加入了划船俱乐部。总之,他很少花时间泡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
在这些智商超群的天之骄子中,霍金依旧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般,灿烂的笑容和机智幽默的话语,加之超高的智商,使他有了小爱因斯坦的绰号。
霍金也是不负盛名,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这一年,霍金刚好20岁。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紧接着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剑桥,这所世界级最高学府,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两种对立的宇宙观。
一种是永恒天体论,认为宇宙守恒,亘古不变。
另一种则是大爆炸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就否定了守恒理论。
初到这里的霍金对后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才特有的直觉告诉他,或许这种说法更接近真理。
但关键是当时谁也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该理论的合理性。
于是,年轻的霍金决定去阐释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也正是他取得瞩目成就的开始。
然而相比于学术研究上的方向转折,他的健康状况才是他接下来生活的全新拐点。
1963年,霍金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不小心从楼梯滚落,父母觉察到他的异常,坚持带他来到位于伦敦的圣巴索罗缪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结果,霍金被查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或者叫做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渐冻人症。
这就意味着,他的肌肉会一天天萎缩,然后丧失运动语言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终,萎缩将蔓延到他的心脏,直至心脏停止跳动。
在场的医生纷纷预言,霍金的生命最多只剩下三年了,因为之前的病例都是如此。
一时间,这位天才的世界一片黑暗。死亡、痛苦、压抑、不甘,原本他是牛津最天才的学子,他的理想是广袤无垠的宇宙,他的前途将无可限量,可现实为何如此残忍?
他一度陷入抑郁和绝望之中。我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听着瓦格纳的《宣布死亡》低声哭泣。
或许最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等待死亡降临的过程吧。
头上高悬死亡的利剑,而你却对这一切感到无能为力。这对年仅21岁的霍金来说,是何其残忍啊!
不过黑暗总是有尽头的,在这关键时刻简·王尔德适时出现了。
她温柔、善良、美丽,很快吸引了霍金的目光。两人志趣相投,迅速就坠入了爱河。这给原本绝望中的霍金带来了活下去的勇气。
婚后,简总是细心照料霍金的生活,带一天天衰弱下去的霍金参加各种活动,陪伴,理解,深爱,简伴随着霍金走过了他最艰难的一段人生旅途。
霍金也逐渐从病痛的阴影中走出,逐渐适应了他日益迟钝的身体。重拾起了对物理学的热爱和险些放弃的宇宙大爆炸研究。
三年时间过去了,霍金首先用自己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在此期间用仅能勉强活动的三根手指,和眼球的上下左右移动发出指令。
通过电脑语音合成器,发出独具特色的电脑声。从博士时期开始,霍金就着手研究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理论。
他博采众长,又推陈出新,用通俗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这个20世纪最难解的宇宙难题。
霍金认为,就像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所研究的那样:恒星在自身重力下瓦解后,会浓缩成一个密度非常高的小点,这个点就叫做奇点。在这里时间是静止的。
随着这个奇点越来越小,密度会越来越高,最终会无法承受而产生爆炸,就是宇宙的起源。
1970年,他开始致力于黑洞研究。经典黑洞理论认为,任何物质和辐射都不能逃离黑洞。而量子力学理论却表明:落入黑洞的信息可以重新获取,这一悖论困扰科学界长达40年之久。
直到2016年,史蒂芬·霍金和一些科学家才提出了新解释:落入黑洞的粒子的信息部分,被位于视界线(黑洞边界)的粒子组成的“柔软毛发”所“俘虏”这些信息并没有消失,但很难还原和破解。
事实上,霍金早在1974年的牛津宇宙学会议上就曾提出,黑洞边缘的粒子很可能会逃离黑洞,甚至黑洞本身就能够像蒸发一样发射粒子。
最终,黑洞还有可能会消失。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
这一观点惊世骇俗,颠覆了物理学长久的认知,以至于当时很少有人能理解霍金的理论。但事实上,他才是将物理学界长期分离的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热力学三大理论完美统一的第一人。
物理学的真谛就是寻找统一。从这个角度说,霍金确实到达了前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其后,霍金又相继提出了时间缝隙,4度空间,外星人论和星际移民等诸多有意思的话题,一次次引燃士人的热情,带来一个又一个惊诧。
在他认为,时光机的关键点就是所谓四度空间,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皱纹及空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虫洞就存在其中。
霍金指出,理论上时光隧道或虫洞,不只能带着人类前往其他行星。如果虫洞两端位于同一位置,且以时间而非距离间隔,那么宇宙飞船即可飞入,飞出后仍然接近地球,便可进入所谓遥远的过去。
他还指出,如果科学家能够建造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带着人类飞往未来理论可行。因为在4度空间中,10分钟也许是n小时。
在2010年4月25日播出的纪录片《跟随史蒂芬·霍金进入宇宙》中,霍金认为,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鉴于外星人可能会将地球资源洗劫一空然后扬长而去,人类不应主动寻找他们,应尽一切努力,避免与他们接触。
2010年8月,霍金再爆惊人言论,称地球终将毁灭。人类想要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星际移民,
2017年,75岁的霍金还在兴致勃勃的研究、突破摄星计划。这一研究如果成功,星际旅行将成为可能,而霍金的移民预言也或许会成为现实,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这之前的,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抢先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当时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科学巨匠,不无悲悯的问: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的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众所周知,霍金是一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是无比的悲惨的。
但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
于是,宽大的投影屏上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确实,这位伟大的天才,正以他特有的方式,完成了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征程。
在我看来,朱玉在前,诸如牛顿、爱因斯坦之类的千年伟人固然难以超越。但霍金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对生命的顽强。即使身体就被禁锢在轮椅上,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甚至演讲和答问都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但他的思想却不受束缚,自在遨游在宇宙之中。
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一颗探索的大脑和求知的热忱了。人生祸福难料,真正的强者永远不会被命运击垮,伟大的思想将是最好的武器。
霍金如是,我们面对生活亦如是。
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史蒂芬·霍金说: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永恒是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对尽头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