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拥有15年教龄老师,我对学生的耐心超乎自己的想像,对一个学生的转变能做到“润物细无声”……然而,当我今天再次看到你整整一节课哭丧着脸,眼中充满敌意,听到友善的提醒而骂人的样子,我没能像昨天那样陪你站在教室外苦口婆心地劝你,而是把你的书包整理好,挎在你的肩上,推你出教室门。那一刻,我深深地产生了挫败感。我该如何做才能配得上你的成长?
沉静下来,我与正在学习心理辅导的孙老师,也是你的科学老师交流了你近两天的课堂表现,希望孙老师能够帮助你成长,帮助我进步。我也开始上网搜寻一些能够尽快改进的办法。课前一支歌时,我们彼此眼神交流,我好像已读懂了,你有一丝害羞,我多了几份关注。
我要做的第一步是自我反思:
1、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教师的工作有一个特点——时间性长,从早自习到上课、备课、改作业、应付检查、辅导教育学生、和家长沟通,以及层出不穷的进修学习等等,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宽泛的工作时间每天不低于10小时。长时间浸泡在与职业相关的琐碎事务中,一颗不快乐的心所释放出的毒素,何其强大!教师这种阴郁的生命状态,极可能危害一大群学生。教育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像工人搬运货物一般,教师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行,都将打入许多学生的记忆中,影响所及,也许一生一世。如果我态度消极,误人子弟,于心不安。
2、把工作和生活协调起来
在工作中寻找积极的意义,充实自我的生活,又把生活中的幸福感,融人工作中,促进我的工作。总之,把爱职业和爱自己融合一体,从而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的好“去处”。
3、对待考试,应有基本的立场
在当下的教育处境下,完全撇开应试是不现实的。但是,把应试奉为主宰一切的唯一标尺,包括衡量教师的能力、价值,则是片面的、荒唐的。所以,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个基本的立场:在帮助学生考好成绩的同时,更要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仅仅为了培养适应市场的职业人或者头脑简单、唯唯诺诺的顺民。有了如此信念,我们就不轻易迷失方向,也不会为考试分数的高低而一次次纠结,进而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个人的价值,以及生命的情调和尊严。
此刻, 我似乎弄明白了,因为明天要月考,对于平日很少动笔写字的你,多少是有压力的;对于任课老师来说,看到你也是有焦灼感的。
其实,这现象在一个人漫长的教职生涯中,无可回避,不妨尝试换一种自己喜欢的教学姿态。
阅读:挫败感是教师职业的“家常饭”。从未有失败体验的老师,要么超级神人,要么是缺乏自省意识的麻木人。因此你才有自我拷问自我纠缠的烦恼。好在这些情感——无论是苦闷、悲哀、挫败感,不全是负面的东西。它们蕴含着积极健康的因子,那就是对教育的不绝望,对自我的负责以至进一步的期许。冷静看待自身的局限需要勇气。然而,还得拿出加倍的勇气,去直面和接纳现实中的种种局限,寻求解决之道,突围困境,逾越自我,找到职业的尊严和欢乐,“构建自己安谧的内心世界”。
所得:无论生活和教育如何变迁,只要看准方向,日日用心用力,我们都有希望能成为快乐的教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