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今天要讲的这本书,那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为什么今晚要讲《逆商》这本书。
两个原因:
第1个:这是一本特别经典的书。
什么是经典?
第一,经典的书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出版时间至少十年以上。
这本书的第一版是1997年出版的。至今已经25年。中文版是2019年出版的,我手上这一本截至2021年9月,已经是第28次印刷。
第二,这本书的作者是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保罗史托兹博士,而保罗史托兹之所以晋升为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就是因为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就是“逆商”。不仅如此,后来他还把这本书开发成了一个课程,再后来又把这个课程变成了一个产业链,用这本书的理论培训了许多的逆商培训师。给许多企业进行培训。比如我国的腾讯、京东都引进了逆商的培训课程。
所以这是一本非常经典有用的书。
第2个原因:这是一本人人都需要的书
这本书虽然提出了逆商理论,但其实并不是一本理论书,而是一本工具书。大家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左下角以及书脊上,有这样一行字: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所以这本书其实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应对坏事件的工具书。
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当下疫情还没结束的大环境下,坏事件发生的机率与频率比以往更多更大。
我相信大家听完我今天讲的这本书之后,一定会对逆商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对如何应对生活中坏事件有所启发和帮助。
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分享。
一,什么是逆商
二,为什么要提升逆商
三,逆商真的可以提升吗
四,如何提升自己的逆商
五,怎样帮助别人提升逆商
先看第一个:什么是逆商
IQ和EQ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分别是智商和情商,那AQ是什么呢?没错AQ就是逆商。
书中在讲什么是逆商的时候,给出了这样一个图形,一个三角形。逆商是一套全新的效能新理论,是一种助力上进的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标准。
我觉得这个定义有点深奥,我就选用了序言中一个比较简单的结论。
逆商,是表示挫折承受力的指标,反映的是人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
具体来讲,逆商有四个维度,就是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与持续性,我们一一来说明一下。
先看第一个维度:掌控感
掌控感探究的问题是你觉得自己对于不利事件的掌控有多少?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觉得”。对于某个特定情形的实际掌控力几乎是测不出来的,掌控感则重要的多。
怎么理解这种掌控感呢?我个人的理解是掌控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心,常说的乐观态度。
没有掌控感,没有自信心,就没有希望和行动。
在掌控感这一维度上得分低的人,通常会这么想:这件事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对此无能为力,没用的,这是以卵击石。
而逆商较高的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就会想,哎呀,这真难办,但我见过更难的,我肯定能做些什么,我绝不相信自己在这个情况下无能为力。
相信相信的力量。掌控感比较高的人,他通常不太容易感到无助,不会感到绝望。
第二个维度:担当力
担当力有助于我们重新定义责任,逆商的这一维度,衡量的是你在多大程度上会担起责任,改善现状。
担当力维度的分数越高,你就越会对结果担责,分数越低,你就越不会对结果担责,无论原因为何。
对于个人来说,越担当越成长。缺乏担当力,容易使自己陷入“能力陷阱”。
因为不愿为超过自己职责范围外的事情负责,关注点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一直做自己擅长的事,确实会使自己越做越擅长,但这样一来,一旦领导提拔他去一个更高的职位,去负责一个新的业务时,他可能会束手无策,从而失去晋升提拔的机会。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缺乏担当力,会使团队之间染上“责任病毒”,遇事互相推诿,效率低下。
当然,不管是怎样的逆境,我们每个人承担的责任都是有限的。有人说,人生就是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自己的事情当然一定要自己来承担,他人的事,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分担一点,至于老天爷的事,我们就没必要再去掺和了。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第三个维度:影响度
影响度维度探究的问题是:这个逆境会对我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多大的影响?影响度维度的分数越低的人,越容易把逆境蔓延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相反,影响度维度分数越高就越可能把问题的影响范围控制在当前事件上。
逆境对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的影响越深,你就越会感到无助和无措,限制逆境的影响范围能让你思路清晰并尽快采取行动。
第四个维度:持续性
持续性是构成逆商的最后一个维度,它探究两个相关问题:逆境会持续多久?逆境的起因会持续多久?
持续性维度分数越低就越可能认为逆境或其起因就算不会永远存在,也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样的人采取行动的动力就会越低。
如果说“影响度”是从空间的维度来界定逆商的话,“持续性”便是从时间的维度来界定逆商的。
好的,第一小节“关于什么是逆商”我已经讲完了,出三道小题给大家小测一下。
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二部分的内容,为什么要提升逆商?
我讲说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活着,第二,为了更健康的活着,三,为了健康而快乐的活着,先看第一个。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第十位幸存者
这个月月初的长沙自建房倒塌事故震惊全国,相信大家都有听说。经过七天七夜的搜救工作,最后的结果是:53人遇难,仅10个人被救出来。
第十位幸存者在不吃不喝的状态下,在暗无天日的废墟中,整整待了132个小时。是什么力量使她能在当时那种绝望的困境下支撑那么长时间呢?
当消防员把她抬出来的时候,她在担架上对消防员们说,我一直有一个信念,你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这就是逆商,相信逆境的持续性不会是永久的,逆境一定会结束的。
高逆商能支持我们在绝境中生存下去。
第二,为了更健康的活着
这本书有三大理论支柱。这是新健康论。新健康论认为:情绪和思维模式对于心理和身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史蒂文·洛克博士(Steven Locke)对一群哈佛大学本科生的压力强度、应对逆境的方式以及免疫力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压力面前表现得非常抑郁和焦虑的人,其体内的白细胞要弱得多。应对逆境的方式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有人对122位心脏病首次发作的人进行研究,研究他们是如何应对生活事件的。八年后,那些认为逆境是内在的、持久的25人中,有21人去世。而认为逆境只是暂时的,外在的25人中,只有六人去世。
第三,健康而且幸福的活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烦恼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
据统计,六岁的孩子平均每天笑300次,而成年人平均每天只笑17次。
《逆商》这本书中,把成年人分为三种,分别是:放弃者,扎营者,攀登者。
放弃者会在挑战或者困境面前选择退出、逃避、变卦或放弃。他们放弃攀登,拒绝山峰给予的机遇,无视、掩藏或抛弃人类向上攀登的核心动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许多生命馈赠。
放弃者善用消极的语言。遇到问题时,他们会马上指出事情办不成,他们会说“不能”“不会”“不可能”之类的词语以及这样的语句:“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谁在乎”“这不值得”。
三和大神。
2.第二类人是扎营者。这些人只能走一段距离,然后就说:“我最多就能走(或想走)这么远了。”他们不想登山了,于是就停下来,找到一个平稳舒适的高地,躲开逆境。他们决定在那里度过余生。扎营者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基本需求——食物、水、安全、住所甚至是归属感。他们已迈过山脚。扎营则表示他们牺牲掉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顶层——自我实现,也就是放弃登顶——从而坚守他们所拥有的。于是,扎营者会在很大程度上被舒适和恐惧所驱动。他们担心会失去营地。
卖深圳房回老家者。
3.攀登者认为,凡事皆有可能,从不允许年龄、性别、种族、身心疾病或其他任何因素阻挡攀登的道路。
在这三类人中,只有攀登者没有虚度人生。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热情。
与扎营者和放弃者不同,攀登者欣然接受挑战,时刻保持紧迫感。他们自我激励,自我驱动,努力活出生命的极致。攀登者行动力极强,总想着把事情办成。
攀登者致力于自我成长和终身学习也更加乐于助人。
这三种人中,那种人是真正的幸福者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斯宾诺莎说,快乐就是生存能力的完善与增强。
尼采说,快乐是一种生命力量。
柏格森说,快乐是目标达成后自然发出的信号。
从三位哲学家对于快乐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真正而持久的快乐只属于成功者属于攀登者。
那攀登者跟逆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再来看一张图表。
这张图表中最上面的是枝叶,也就是成功的表现或结果,树枝是才干与渴望,想成功必须有可以成功的才干与意愿。成功之树的树干是品格,健康与智力,这三者缺一不可。树根是基因,家庭影响与信仰。
而逆商就是土壤。
竹子之所以可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因为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如果树是扎在松软的沙土中,就算树干,树枝再强大,也无法暴风雪中挺立下去。
第三部分:逆商真的可以提升吗
逆商的三大支柱理论除了刚刚说的新健康论,还有一个是认知心理学,一个是脑科学,我们先来看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中间有一个理论叫做习得性无助,而习得性无助这个理论被誉为“20世纪的里程碑理论”。习得性无助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面临人生的挑战时会选择放弃或中途退出。因此,这个理论是逆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塞利格曼博士的电击狗实验,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在第一阶段A组的狗收到轻微电机时,他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杆,让电击停止,B组的狗同样遭到电击,但他们无法让电机停止,只能忍受痛苦,C组是对照组,没有受到电击。
第二阶段,他将这些狗逐个放进一个叫做穿梭箱的装置里,这个箱子中间立着一块低矮的挡板,每只狗都被放在挡板的一侧,并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只要跨越低挡板,跳到另一侧,能停止电击。
A组可以控制电机的狗与C组之前没有受过电击的狗,很快就明白怎样跨越挡板摆脱不适,但B组的狗有了不同的反应,它们躺下来呜咽啜泣,没有尝试逃脱。
塞利格曼等人发现,这些狗学会了无助,这一行为几乎摧毁了他们采取行动的干劲,科学家后来还发现,其他动物包括人类都有这一特性,习得性无助,就是将“做什么都没有用”,这想法内化,从而削弱一个人的掌控感。
掌控感低的人,逆商低的人,就是因为有了习得性无助。
既然无助可以习得,那有助同样也可以习得。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后天的学习改变了许多。那如何使我们一个人由习得性自卑无助变得自信乐观呢?
来看历史上的第三个理论支柱——脑科学。
脑科学认为,学习过程发生在位于大脑表层的意识区,即脑灰质。这个区域被叫作大脑皮层。
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或行为经过反复践行后,久而久之就会进入大脑的潜意识、无意识区域。这个区域叫作基底神经节。
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抛弃不好的或破坏性的习惯,如低逆商,就必须从大脑的意识区域开始,开辟出新的神经通路,使新的建设性模式得到反复加强,最终进入到潜意识无意识区,而原先的破坏性模式会因得不到应用而退化。
所以,认知心理学与脑科学都告诉我们,逆商是可以通过学习与练习得到提升的。
接下来第四部分:如何提升自己的逆商
如何提升自己的智商,这是全文的重中之中。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LEAD的工具,lead整个单词就是领导的意思,其实也告诉了我们,逆商高的人才能做领导。我们看西游记里的唐僧,唐僧的其他本领不怎么样,但他的逆商一定是第一流的,不管妖魔鬼怪的阻拦还是徒弟们的离散,还是美色的诱惑,他都要去西天取经。
我们来看lead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L是listen.是倾听,是察觉。察觉什么呢,首先是察觉我们自己是否身处于或即将处于逆境之中。
这就像是在飓风登陆前预测它的路径一样,只有看得见风暴,才能将损伤降到最低,要是你没有意识到风暴势必会到来,那么损失就会很惨重。
古代打仗时,人都会把耳朵贴在地面,听敌军的马蹄声,以此判断敌军还有多远,好提前做好准备。
很多时候我们身处逆境中却不自觉,所以孟子警告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什么方法能提升我们对逆境的察觉力吗?
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小技巧,就是在脑海中安置一个警报器,每次逆境袭来时,都会在脑海里敲响警钟,这个警钟的声音要越搞笑越好,因为笑声可以改变你的心理状态,使你倾向于采用更为积极的方式来应对逆境。
书中作者设置的警报声是:哦呜,哦呜,逆境,逆境。
我们现在我很多小学生喜欢说:玛卡,巴卡。我觉得把这设置为警报声也不错:玛卡巴卡,逆境逆境。
甚至还可以给声音加上一个强劲或憨憨的手势,作者给自己的警报声搭配的手势是举起双手,分别置于脑袋两边,每次喊哦呜都把五指张开,不喊的时候就收拢。
一旦你的脑中有了印象,每次逆境袭来,你都可以使用这个技巧,久而久之,你对逆境的察觉能力会大大提高,逆境就不会再次悄无声息的溜过去。
察觉还有第二个内容,就是察觉我们对逆境反应,判定你的反应是高逆商反应还是低逆商反应。
再看第二个字母E,Explore,探究。
探究什么?探究自己对逆境结果的担当,所以这个字母“探究”对应的是逆境思维独立的第二个维度担当力。
当一些坏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通常有两种极端反应,第一种是自责,把责任都归结到自己的身上,第二种是推卸责任。
过分自责和推卸责任,不会增强我们的掌控感,反而会阻止我们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解决问题。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探究结果的哪一些部分或哪些方面,我们需要担责,并促使自己去采取行动。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假设你的硬盘驱动器坏了,要是你的逆商相当低,那么你当下的反应可能是哦,天呐,我死定了,所有数据都没了,我一直都不擅长用电脑,现在我没办法完成项目了,我们大概可以跟这个客户说拜拜了。
怎样才能改进目前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逆商呢?从lead工具的第一步——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开始做起,这样你就能迅速察觉到自己的逆商处于较低水平,接下来第二步——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
我应该对结果的哪些部分或哪些方面担责任呢?对硬盘驱动器损坏这件事,你即使不自责,也会认为自己要对事情的后果——即对硬盘驱动器损坏造成的影响——高度负责。机器无法运行就处理不了文件,若你对结果担责,那么你就会接受这份责任并做点什么来解决电脑死机的问题。
接下来看第三个字母A:Analyze分析证据。
分析什么呢?就是逆商四维度里的其他三个维度:掌控感、影响度与持续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一一分析:
*有什么证据证明我无法掌控?
*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一定会影响到我生活的其他方面?
*有什么证据表明逆境必然会持续过长时间?
分析证据其实是一个简单的质疑过程,让我们可以审视、质疑并最终摆脱自己逆境反应中的消极部分。
曾经有人告诉我,要想摆脱焦虑啊,首先是设想一个最糟糕的结果,做一个最坏的打算,然后呢,让自己接受这个最糟糕的结果,最后再去做点什么,看能不能把这个最高最糟糕的结果改善一点点。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很多人也像我一样的信以为然。
但《逆商》作者保罗告诉我们,只有逆商较低的人,通常才会做最坏的打算。人们通常容易扮演受害人的角色,产生做灾难化的设想,从而有借口让自己放弃掌控力。
回到硬盘驱动器损坏的例子上,一种极端的反应可能是这样,哦不要啊,一切都毁了,整个项目一下子就全完了,我再也找不回丢失的东西了,而且有一就有二啊,就算试着弥补也没用,我尽力做到最好,但搞砸了,我估计升职无望了,我儿子的大学学费也没戏了。这种反应只能透露出失败主义、小题大做和无助的情绪。
当我们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找不到证据可以证明我们对逆境毫无掌控感,找不到证据证明一定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找不到证据证明一定会持续过长的时间之后,我们就会觉得轻松自由,从而带来了继续行动下去攀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第四个字母D:Do,做点什么。
Lead工具的前三个步骤帮助你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从而能够思考、关注并最终采取有意义的行动。
而且,与前面的步骤一样,采取行动也需要考虑几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你不妨问问你自己以下六个问题:
1.我还需要什么信息?我应如何获取这些信息?
2.我如何对这一形势拥有一点点的掌控?
3.我应如何限制这一逆境的影响范围?
4.我应如何限制当前逆境的持续时间?
5.我首先应做什么?
6.我应在什么时候做这件事?哪一天?什么时间?
再回到硬盘驱动器损坏的例子,看第一个问题你还需要什么信息?在你认为所有数据都已丢失之前,难道你不想知道是什么数据丢失了吗?难道你不想知道恢复数据所需要的花费和时间吗?
也有很多措施可以增强你的掌控感,你想到了什么,你所写下来的行动都有可能增强你的掌控感,采取行动这件事本身就能增强掌控感。那么,对于性质影响度呢?你是决定尽力把丢失的数据都恢复吗?你是想求助别人来帮你降低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吗?你可以打电话给一位数据恢复专家,或者马上打个给几个团队成员,弄清楚最后一次做数据备份是什么时候。
总之,Lead工具能帮助我们有效的恢复掌控感,并引导我们去寻找出路和采取行动,从而走出困境。
让我们再次回到我在最开始提出的那个案例,长沙自建房倒塌事件中的第十位幸存者。据报道这位幸存者是个单亲妈妈,而且她不仅是个受害者,同时也是这次事件中的一位责任人。这栋楼的第四楼到第六楼是一个旅馆,而这位单亲妈妈就是这个旅馆的经营者,在两个月前,她拿出积蓄盘下了这个旅馆。
我们再来看一下她当时的逆境,全部积蓄盘下旅馆才两个月便塌了,意味着血本无归;楼房倒塌时有房客在房间,遇难的话自己面临巨额索赔;自己被困废墟下,生命垂危。她的逆境与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我们现在试着用lead来推测一下她当时的想法。
第一步察觉,这个很简单,楼房塌下被压住的那一刻,她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二步探究。楼塌了是谁的责任,她该为此逆境的后果付什么责任。她应该明白楼塌不是自己的责任,所以不会陷入无休止的自责当中,同时她一定也想到自己未成年的孩子,自己还没有完成抚养孩子的责任。所以不敢发弃自己。
第三步分析证据。第一个问题是否有证据证明自己毫无掌控感了只能坐以待毙了。好像没有。第二这次逆境是否会影响到今后整个人生,让自己再无翻身之日,会连累孩子,好像证据也不充分。第三个问题,这个困境会永久持续下去吗?不会消防员一定会来救我的。
lead前三个步骤走完之后,接下来是做些什么,她一定是稳定情绪保持体力,听到外面有声响时,敲击墙面发出呼救信号。所以最后才得以获救。
第五部分:如何帮助他人提升逆商
帮助他人提升逆商,同样可以使用lead工具。但我们应该用提问法。
比如:
1.可能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这件事?
2.对于这一连串的原因有多少是你的错?
3.这件事的后果或结果有哪些?
4.你要对哪些部分负责?
5.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没有掌控力表明这件事一定会毁了一切,或者表明这件事一定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6.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找回掌控力控制损失,缩短持续时间?
7.你想先从什么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