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得1:14
在士师记结束的时候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整个以色列笼罩在多元文化当中,被外邦势力不断压制、侵掠,被偶像、罪恶不断充满,暴力与流血事件频频发生。在这样一个灵性的低谷里面,无比珍贵的记录了这样一段不离不弃的家庭感人事迹。
那时候,以色列遭遇饥荒,就连有“面包之屋”之称的犹大伯利恒(谷仓的意思)也不能幸免于难,这城里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举家迁移到摩押地去寄居。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叫拿俄米。在摩押地的十年当中,拿俄米先是在这异国他乡失去丈夫,就连含辛茹苦抚养大的两个儿子随即也离她而去。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在这世上再没有一个肩膀可以让拿俄米依靠,留给她的仅剩两个摩押地的儿妇俄珥巴与路得。似乎这样一个家庭已然不成家,只留下三个可怜的妇人,哀哭她们的不幸,看不到一丝的希望与光明。
当拿俄米听说神眷顾以色列,使他们有粮食,就兴起回乡的念头,于是她和两个儿妇就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可见拿俄米和儿妇的相处,早已经把她们当作亲女儿来对待,她这一回去,倘若孤身一人,她的晚年注定会孤独无依。但是她还是希望两个儿媳妇能留在她们自己的家乡,能有重新获得幸福的机会。这是一个对神怀有崇高敬畏,对家有担当与牺牲的好婆婆。从她们依依不舍的分别中更能体会拿俄米的那份爱,那么感伤又是那么真切。
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舍不得”原文是粘住、紧靠的意思。我称路得为摩押奇女子。“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的神也是我的神,除非死使我们相离,不然愿耶和华神重重的降罚与我。”一个从小在崇拜偶像的环境中长大,竟会这般决绝的选择眼前这条充满坎坷的道路,她完全有机会也有资本可以重新成为别人的妻子,却选择作拿俄米的女儿,这是何等的拣选,何等的决心,何等的牺牲,何等的信仰。
谁的人生没有风浪,可是在风浪面前,你的选择是什么?像俄珥巴一样被现实征服,选择世俗的道路,还是像路得一样坚守初心,忠于信仰,选择逆流而上,成为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