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残阳如血 1935年2月 娄山关
切不论中央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是否神奇,但是之后的每一次渡江无不令中央红军一次次地化险为夷。
当董振堂听到有官兵埋怨说,为了一个孩子让一个团打阻击不值得时,这位红军团长火了,董振堂说:“我们今天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他们的明天吗?”
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邹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敌人一跑,红军官兵马上意识到这是黔军,于是大胆地开始追击。
黔军逃跑的时候有脱下军装再跑的习惯,因此黔军的军装也被扔得到处都是。
首先是以与共产党武装作战为由,命令四川各路军阀交出地方权力,将四川的一切统治权归属省政府主席刘湘。第二件是任命云南军阀龙云为“追剿军”第二路军总司令,任命薛岳为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兼贵阳绥署主任。
王家烈独自一人呆坐良久,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红军要干什么,朱毛红军为什么如此与他过不去。
两个命令,国民党军是向北推进,红军是向南进攻,两军尘土飞扬相对而来,相遇之处是遵义北面的雄关天堑——娄山关。
彭德怀一反作战常态,令红三军团仅有的四个团全部参加进攻,不留一支预备队。
三营官兵在黔军冲击最猛烈的时候,迎面而上发动了反冲击。两股力量瞬间便撞击在了一起。
娄山关,硝烟将散,血迹未干,寒风凛冽,林涛怒号。
红三军团无数次奔袭,无数次血战,邓萍与彭德怀年复一年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彭德怀亲自为邓萍洗了脸,给他换上一身新军衣。彭德怀凝视着邓萍苍白的面容,这位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红军将领不禁热泪长流。
现在,吴奇伟部的两个师孤军深入到红军的眼前,这个战机万分宝贵且稍纵即逝,如果能够在国民党中央军其他各路大军到达之前,彻底把眼前这两个师的敌人吃掉,那么就可以在遵义南部创造一个军事上相对宽松的环境。
中革军委命令:干部团上。土城战斗之后,干部团再次出现在危急时刻。
王家烈的那个团在红军的再次打击下一跑就无影无踪,致使中央红军对吴奇伟部形成了合围的趋势。最后时刻,吴奇伟的信心首先动摇了。
几乎是一瞬间,在前面与红军血拼的第五十九师终于垮了,洪水般地溃退下去。战局的突变令彭德怀和林彪几乎同时下达了一个命令:追!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第一次大规模地追击敌人。
聂荣臻对干部们说:“我们没吃饭,敌人也没吃饭;我们疲劳,敌人比我们更疲劳。追击的成功关系全局,要不顾一切追下去,力求全歼敌人,这个决心不能有丝毫动摇。”有干部请示追击的范围,林彪说:“给我追出一百里。”
吴奇伟一听,一屁股坐在地上痛哭不止,一边哭一边说:“我不过江了,就在这里死了算了。”
吴奇伟一过乌江,在南岸还未立稳,即刻命令道:“把浮桥砍断!”有人提醒他说:“还有不少弟兄在桥上呢。”吴奇伟说:“砍!”浮桥被砍断了。桥上的国民党军随着浮桥的断裂跌入滚滚乌江。
周恩来海量,端着一只大茶杯到处碰杯而面不改色。朱德拿的是个拇指大的酒杯,碰杯的时候憨厚地微笑着。
黄开湘的哭声感染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各军团的干部互相拥抱在一起——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激战中幸存下来,能在那么多生命离去之后喝上一口庆祝胜利的酒,年轻的红军指挥员们不禁把手里的铁饭盒和大泥碗碰得当当响:“为了战友!为了胜利!”
蒋介石大发脾气:“拿什么处置?抽部队去?你看抽什么部队到华北去和日本顶?共军把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消耗了,拿什么打日本?”
而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第九十三师师长唐云山关于在遵义以南忠庄铺与红军作战的报告,是一个文过饰非的典型。战前部署及其啰嗦,战斗经过却简单扼要。把部队的狼狈溃逃写成了“由于众寡悬殊”而做出的“相机处理”。至于战斗失利的原因,则被列在了“经验”一栏里。
当预定的战场上始终没有出现国民党军周浑元部的影子时,在鸭溪指挥部里的毛泽东立刻意识到问题复杂了。这个时候,双方都在观察对方的行动,都在等待对方的主动进攻,然后试图在对方的调动中寻找到打击的破绽。
几乎所有官兵的水壶里都灌满了茅台酒。干部们建议脚肿了的战士用酒洗脚,头上生虱子的则用酒洗头。霎时间,茅台镇里酒香四溢。
中国革命史上最绝妙的一刻到了:刚刚西渡赤水的红军官兵,现在又掉头重新东渡赤水,并且迎着包抄而来的国民党大军,从他们三天前走过的原路折了回去。
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他更加确信中央红军一定会北渡长江。于是,就在中央红军向东再渡赤水的时候,国民党各路大军依旧在昼夜兼程向川南前进。蒋介石不断地发出催促电报,措辞中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兴奋:“剿匪成功,在此一举,勉之勉之。”
第二师的指挥员们惊讶地看见毛泽东在地图上画出的那条巨大的弧线:从乌江边向南,穿越贵阳与龙里之间狭窄的缝隙,然后慢慢地弯向西,最后径直向西,丛贵州的西南角进入云南。毛泽东向大雨中的远方望了望,然后对陈光和刘亚楼说:“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年轻的红军指挥员还不能完全理解这条巨大的弧线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对毛泽东最后说的那句话印象深刻:“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三月三十一日,蒋介石收到中央红军已经南渡乌江的报告。报告令蒋介石真的不知所措了。他发出一个照例充满怒火的电报,斥责负责防守乌江的吴奇伟部第五十九师三五四团团长黄道南“无耻之极”。
朱德说:“这是国民党第十次宣布我死了。”
回到贵阳的蒋介石判断红军已经西去,他在贵阳召开了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大会,发表了“剿灭黔匪之要领”的训词,训词对红军的战略战术大加赞赏,令与会者惊愕地感到他们的委员长犹如在进行红军战斗总结。
定是没有任何一支部队的官兵将委员长的手令“带在身边”,否则何以一路下来就是不见“转败为胜”?
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 1935年3月,川北、湘西与陕南
他沉稳甚至有些寡言的性格、朴实正直的道德风范、强悍威猛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及在经历了无数残酷的战争之后成为共和国元帅的经历,共同组成了他不同寻常的传奇人生。
松枝刚满周岁的时候,乡村教师徐向前做出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决定:报考黄埔军校。
国民党人对共产党人的屠杀,令他开始思考严肃的政治信仰问题:是三民主义好?还是共产主义好?思考的结果是,他再次离开家乡和女儿,在充满白色恐怖的上海找到共产党组织。那是一九二七年,二十六岁的徐向前从此走上一条万般艰险但却终生无悔的革命道路。
红军连续取得的胜利,使鄂豫皖苏区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张国焘有点兴奋了,他对敌我双方力量的判断也因此越来越离奇。
这个曾经出现在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人物,以暴躁蛮横的性格、反复无常的政治立场和寂寥冷落的人生结局而著称。
红四方面军比中央红军更早地开始了大规模军事转移,他们一九三二年从鄂豫皖根据地撤离后的军事转移路程有两千公里之遥。
红四方面军很快就建立起包括二十三个县、五百万人口在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苏维埃也相继成立,红四方面军历史上又一个革命高峰期来临了。
在当时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哪支军队拥有如此众多的女战士,鼎盛时期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超过三千人,曾经一度扩编为一个妇女独立师。
这些从小就饱受磨难的红军女战士,一旦把革命当成活着的唯一目的,她们的吃苦耐力和不畏生死堪与红军任何一支作战部队相比。
万源保卫战成为关系到川陕红军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五个军参加了战斗。而指挥这场空前惨烈战斗的都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著名的指挥员:许世友、王建安、孙玉清、陈海松、程世才、李先念、詹才芳、王维舟、陈再道、陈锡联、郑维山……
工事被炸平了,红军官兵就把敌人的尸体头对脚、脚对头地摞起来当掩体。
红军采取猛烈攻击和长距离迂回的战术,最终使川军对川陕苏区形成的弧形包围圈全线崩溃。
一九三四年,万源保卫战结束后的红四方面军官兵,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因为他们曾经为他们认定的生活理想迎着敌人的子弹前进,并且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无畏地活了下来。
在这封家信里,那位红军战士列举了无论生死他都要当红军的理由,理由朴实而深刻:
一、士兵的错误,除了士兵相互批评纠正以外,都由士兵委员会来负责,很少要长官或者军纪管束。
二、军需的来源和支出,完全公开,并经士兵委员会审查。三、官长士兵间,生活一律平等。
四、军中有网球、足球、琴、棋、音乐等活动设备。
五、尤其特别的,红军到处帮助群众分配土地,肃清反动势力帮助群众的武装组织和训练,所以每到一处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举行欢迎会和慰劳会。红军士兵家里的田无人耕种的时候,大家争着帮忙。在每一次大会上,农民都亲热地叫出“我们的红军。”红军士兵也说:“这一支枪不是我的,也不是上级官长的,是谁的呢?是工农阶级的,也是全世界工农阶级的。”
六、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对红军都表示好感,每次打仗都留给红军许多子弹,并且告诉红军他们军中的情形和消息。有些简直举行哗变,投到红军里。所以国民党大小军阀都怕红军的标语和传单,每次进攻和退却的时候,总要派几个不识字的士兵,先把红军的标语和传单撕尽,然后通过。有一次一个国民党军队的士兵拿着一张红军的传单,反动军官立刻把他枪毙了,说他是私通共匪。
敢死队每人持大刀一柄列队完毕,余娃子作了战斗动员:“咱七十三团没有孬种,拿过方面军“攻如猛虎”的大旗,好名头别让咱砸了!”
剑门关战斗后,为取得战役的全面胜利,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主力歼灭位于梓潼、江油的川军邓锡侯部,以求向川甘边界地区发展。
江油一战,红四方面军歼灭川军四个团。
至此,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历时二十四天,歼敌十二个团约一万人,攻克南部、阆中、剑阁、昭华、梓潼、平武、彰明、北川八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起梓潼、北至平武的纵横约三百里的广大区域。
川北真是个好地方!粮食充足,物产丰富,占领了川北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官兵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丰衣足食
张国焘做出的是一个后来在中国革命史引发剧烈争议的决定:采取大搬家的形式,放弃川陕根据地。
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那就是:分散在各个地域的红军武装自一九三五年春夏之际开始,就全部处在没有根基的危险的移动中了。
一九三五年四月十二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整编了并安置好伤员后,最终放弃刚刚开辟的根据地,开始了北渡长江的战略转移。
陈家河战斗结束后,红二、红六军团改变北渡长江的计划,决定留下来坚持战斗。因为军团领导意识到:一旦红军运动起来,就可以产生作战时机,就可以使红军打胜仗。
一颗子弹从他的左眼下射进去,再从颈后穿出。这是徐海东自参加红军以来第九次负伤,每一次他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说:“只要革命还没有胜利,敌人就打不死我。”
渐渐地,女红军周东屏终于使打起仗来凶猛无比的“周老虎”心中滋生出一种温情。一年多以后,徐海东和周东屏结婚了。当红军到陕北延安,生活安定了以后,有人和徐海东开玩笑说:“这里来了不少漂亮的女大学生,你是否也要“改组”一下?”徐海东脸色一沉说:“东屏是受苦人,我是泥巴人,我们两个是生死的交情!”
庾家河战斗的第二天,红二十五军把三个团缩编为两个团,又一次上路了。
他们不像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那样有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行军的时候也没有漫天飞舞的红旗,他们甚至没有像样的军装,头顶上的红星也因为生存的困苦而不那么耀眼夺目了 。但是,这一群衣衫破烂、面容憔悴的红军少年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守却是无以伦比的 这就是我们在追忆红二十五军的往事的时候为什么怦然心动的原因。
红二十五军在恶劣的环境中,与二十倍于己的追击之敌反复周旋,不但没有被敌人消灭,而且还在不断地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