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这句话用在史蒂夫.乔布斯身上亦然。做为一位身兼计算机、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四个领域的商业偶像,做为一位年少成名的人间富豪,乔布斯在他的偶像光环之下,也充斥着一些让人不齿的人格缺陷,一些不堪回首的挫败往事。而只有了解所有这些,你才看到一个完整的乔布斯,看到一个全面的苹果公司发展史。
为乔布斯著书的作品有很多,《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就是其中一本。本书记录了乔布斯的许多往事,一直到2005年为止;虽然没有记录到他最后让国人广为知晓的IPhone的设计过程,但《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却详细的介绍了他青年时代如何步入电子产业、创立苹果公司,如何离开苹果公司又东山再起,如何回到苹果公司重振雄风的详细内幕。要知道,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位成功人士就必须看他20-40岁间做了什么,因为这段时间见证着他的发家史和他的性格成长过程。而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乔布斯,本书则能满足你的需求。
本书是由杰费里.扬和威廉.西蒙合著的。其中杰弗里.扬是《苹果世界》杂志的编辑,他曾写过一本书,讲述乔布斯在NeXT公司的经历;而威廉.西蒙则是畅销书作家,曾获“环球工商管理图书奖”提名,而他创作的电影和电视剧本也曾多次获奖。杰费里.扬和威廉.西蒙俩人为了完成此书,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采访了一些乔布斯的身边人,并采用了许多传记的资料。由此可以看出乔布斯这件商业偶像的市场号召力,令得此书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得以完成。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本书以传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乔布斯的出生、成长、如何步入电子产业,创立苹果公司,又为何离开苹果公司,如何东山再起跃马归来,如何将苹果公司发扬光大的整个过程。书中夹杂着许多乔布斯身边人对他的评论,因此本书具有一定可信度。同时,本书也揭示在乔布斯事业发展的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为什么他能获得成功?为什么他令员工们又爱又恨?他的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他是如何面对挫折的,这些统统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一个善于利用人才的成功商人
人们崇拜乔布斯,是因为他在计算机、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四个领域的突出表现。然而,他的成功是源于他的天才般的设计能力吗?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不是!在计算机领域,他创立了苹果公司,但大展异彩的麦金托什机却是杰夫.拉斯金先设计的,乔布斯只是在发现它的好处后展开窃取之道的“养父”。在动画电影领域,他投资了皮克斯公司,但《玩具总动员》、《虫虫特攻队》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制作人却是阿尔韦、卡特穆尔、拉塞特,而阿尔韦、拉塞特却因为乔布斯的关系,在电影上映后相继离开原来的岗位。在音乐领域,垄断整个音乐播放器市场的IPod是由托尼.法戴尔设计的,而人们却只知道乔布斯。
书里写道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想要他同意你的一个新想法,你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他当时肯定不会同意。几个星期后,他又会赶过来告诉你,他有一个极好的想法要告诉你,但这个想法实际上是你几个星期前告诉过他的”。
乔布斯做为一位商业偶像,他的成功是源于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而不是一位技术型人才。他的长处不是设计产品,而是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然后取而代之。也许有些人会问,这会很难吗?当然很不容易,要知道拥有这种洞察式的商业眼光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乔布斯就是这种能发现千里马并很好的利用它的伯乐。当然,他后面取而代之的形为而是为人所不齿的。
一个我行我素的控制狂
为什么他常常会有这种“取而代之”的行为呢?从本质上来说,他是希望把事物控制在他的手掌之内,而当这些事物大放异彩的时候,吸引众人注意力的人就是他,而不是其它人。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才想要控制一些事物。而他被收养的经历,则是缺乏安全感的来源。在他17岁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对东方哲学感兴趣,为此他还曾去印度游历过,后来还与一位日本僧人千野交往。而他信仰佛学与他想了解自我存在的意义等问题存在很大的联系。从小他就表现的如此“我行我素”:在家庭中,他11岁就能强迫父母搬家,17岁又能说服父母让他去一个学费高的无法承担的大学读书,然后却又辍学了;在商场上,他迫使一位又一位的商业精英为他工作,甚至有时要完全听从他的指挥,如果不成则赶走对方。而让这种控制欲实现的手段,则源于他天赋般优秀的演讲说服才华,而这些才华,也使得他的理想照进现实。
然而,正如书名《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样,如果你只看到他的自私、自大、任性、虚伪、不懂得合作那就狭隘了,这样的乔布斯领导不了苹果走向成功。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对于商业前景有着无与伦比的洞察力,对于他认定的事情有着不计后果的执着,对于产品外形设计有着完美主义的追求。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认定他做的每一件事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相信他所做的事是为了改变世界。正如他劝原百事可乐公司总裁斯卡利出任苹果总裁时说过的那句话一样:“当你可能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时,你还愿意一直卖你的糖水吗?”,而这,就是最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曾几何时,我们因为一点点挫折就选择了放弃,就止步不前;曾几何时,我们已习惯了在柴米油盐中打滚,而忘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正如周星驰的那句台词:“做人如果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愿在现世内挣扎的我们:爱我所爱、勇往直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