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期的《奇葩大会》,看到一位嘉宾的分享
“我女儿有一段时间,吃饭很慢。而且你越说她,她会吃得越慢。你拿她没办法,那我就跟她说:来,我们比赛,看谁吃得更慢。她就很开心,然后我们俩就慢慢吃,最后她赢了。我说,好,下一次我们再来。比了好几次,我一直都比不过她。然后我说:那我们下次比谁吃得快,你肯定比不过我。
她说,那不一定。
下次吃饭她吃得飞快,她又赢了。
我是在干预她吗?不是,我是承认我控制不了她。我没有把它看成一个问题,我把它看成一个资源。为什么?她吃得慢,这是她的自主性,她在制造自己的节奏啊,这就是我可以用的东西。
按照传统的心理学,有用的心理学,它会被定义成一个问题。她吃饭慢,这叫拖延症,背后是一大堆原因。我们就想去治愈它。做思想教育,我们说你看,邻居家的谁谁谁,人家吃饭吃得飞快,你再看你,像不像话!对得起祖国吗?对得起人民吗?甚至,我们揍她,你再不听话,把你送去电击!……或者我们换一种思路,说,啊这个问题背后,是因为童年缺爱,所以是爸爸妈妈的问题嘛,爸爸妈妈应该上学习班,学习一下如何做父母。
这些干预的后果是什么?她会觉得自己很不好。她可能确实会吃快一点,但她会觉得自己很不好。“
我想到习练瑜伽,我们对待自己的身体,是否会像很多人对待吃饭慢的女儿一样,比如前屈,髋太硬,或者老是弓背,心里焦急啊,看看人家谁谁那个阿姨,年纪这么大都做的比我好。为什么练了这么久了还下不去,对得起花了的钱吗,对得起流的汗吗,然后憋口气再用力往下一压。
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有自己的节奏,你注意细心觉察了吗?如果没有放松与接纳自我,在身体紧张的状态下,为了达到类似训练目的而练习,就是一种上面说的干预的概念了。身体会觉得没有准备好,紧张会累积,从身体层面累积到情绪和头脑层面。
与其他运动不一样,瑜伽并不是着眼于体式,而是一种瑜伽的状态,一种放松、接纳和连接自己身体的状态,体式只是工具,在这种状态下练习,你会发现身体给到你的惊喜。
从另一个角度,瑜伽也不仅仅在瑜伽垫上,其实很多习练瑜伽一定时间的父母,他们的性格也更温和,对待孩子也更耐心了。他们从练习接纳与感知自己,学会去尊重、感知、接纳孩子,然后发现孩子比自己想象的更懂事,更有创造力。这样与孩子相处,也是瑜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