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是我们的天花板

为什么说父母就是我们的天花板呢?

如果你现在正值青春,肯定是对这个话题持反对意见。

因为你觉得目前的你绝对是可以超过父母的。但是我们在衡量这个话题的时候,是把生命周期作为长度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假设如果我们到了40-50岁我们的生活状态:身体健康和心态等是不是可以和现在的父母是一样的呢?

就拿我自己来说,从前两年开始我每次跟家里打电话的时候,都会跟母亲哭着说:原来像父母这样的感情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

回想小时候,总觉得自己长大肯定会很父母一样结婚过日子,生孩子的生活。

小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过家家。家里有一些积木,再弄一个洋娃娃。学着妈妈的样子,给洋娃娃扎头发,涂指甲油,一家人做饭吃饭,其乐融融。

虽然那时候很小,可是这是我们看到的全部以后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觉得有问题。

然后慢慢长大,开始读书学习,在学校认识同学老师,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家长。

在自己的圈子里慢慢被影响,慢慢开始挑战我们所接触的第一个权威,那就是父母。

我们也会建立自己的三观,有过迷茫,有过纠结,还有过冲突等等。

再后来,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完全没有父母,给哦父母的缘分慢慢是聚少离多。到了一定年纪,我们总是嘴里讨厌相亲,用走过这条路的人思想来反驳,逃避问题。

加强互联网互通,这让很多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产生了动摇。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还得搬砖,还得陪伴,还得耐心疏导…

总之,催婚最疯狂的年纪可能是因为处理了父母的底线。父母可能不会像权威心理学家,作家,专业的人娓娓道来。

只是父母看过自己不太满意的一生来看你,对自己很了解孩子而言。简单粗暴的要求,不是不耐心给你说,是因为父母供养你学习,社交,你能说会道说不过你,然后只能杀手锏的专横要求。

说了这么多,感觉我是来替父母催婚的,实际也不是。我也是提倡结果是一种选择,只是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确定你想明白了那就行。

结婚不是你过不好就去结婚,而是除了父母,你能有自己的真正家人。

我们都知道这一辈子跟自己相伴最多的是自己,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陪自己走一段。

当然也有人会说,如果配偶早逝呢?

也有这种,我们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谁先来。我只是觉得结婚生子是生命中历程的课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我相信更多的人一开始都是期待,想拥有的。后来拒绝也是有原因的,甚至是逃避,害怕受伤之类的。

结婚就是找一个人朝夕相处,互相了解,也是渡自己。

本来话题说的是父母是孩子的天花板,为什么又说到结婚这个话题呢?

之前看到一个综艺节目,采访了一些孩子,让大家站成一排。第一个问题就是:

你的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往前走一步。

还有的问题是:

父母给你一对一请过家教的往前走一步。

我们衡量父母,衡量自己,衡量社会随着我们作为社会一份子,更多的社会对我们的衡量要求都会对我们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

而我们更多人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每一个孩子都是现在父母肩上走上现在的生活。

我知道,有更多的人想反驳,因为他们可能是自己闯出来的,或者父母没有爱过他们,没有资助,抚养,支持过他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来处,即使不喜欢那也是你的出厂不可否认。

之前老话说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成年后过得怎么样都靠自己。

18岁前都是父母说的算,30岁后都靠自己。

所以,我就拿结婚日子来讨论。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很多人不结婚是有可能见多了一地鸡毛的生活,或者以前自己作为孩子,弱势群体的兵荒马乱。

再说我自己吧。

我是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因为我最好的时期觉得自己超越了父母。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能是自己高兴的太早,二十几岁,包括三十岁你都不能说自己超过了父母。

只能说你的高光时刻让你产生了幻觉。我们看的是你最好的时候,能持续多久,如果就是三五年那说明不了什么。

到最后你才发现,原来在你看来固执,顽固不化的父母,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也曾在泥潭里苦苦挣扎了五年,甚至十年。

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

目前拥有的最多的人,都是真正经历过时间和岁月考验过的。而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了吃苦的意义。

也发现生活和现实的苦涩,年轻的时候经历什么事,哭一鼻子睡一觉最多的是失望,求而不得罢了。

真正成长是只要不死,每天一睁眼都是数字转动,都是责任,都是要照顾的人,都是钱的事,而且还是不得不。

回头看,也不知道怎么就这样了。每天都在检讨反省,总之就是没有什么开心的事。

也是更多的都不知道在忙什么。

回想父母这一生,给自己的真实太多了。原来自己不开心,怨恨父母的时候,他们也过得不好,而且他们已经把能给你的最好的都尽力给你了。

而你,每天看着手里的一切,还在想如果当初父母多给自己一些原则和支持,自己就不会如此。

其实,每个人都是因地制宜去利用自己拥有的去创造,而不是去索求。

昨天我们同学群里的同学聚会,我默默在群里潜水,反复看聊天对照照片里的同学。

看着心里眼里昔日的老师苍老了很多,想着作为老师看着自己桃李满天下,看着自己的学生都过得好。

尤其,我看了老师眼里不好的学生,在聚会桌上侃侃而谈,或者给这一桌买了单。

有时我在想,老师心里会怎么想。

作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当初就觉得自己不配学习一样还泡在教室里。

而老师眼里有些好学生,也有过年在加班,离家乡很远。自然,给老师打电话通知老师的也是老师最爱的学生。

最爱的学生也如所有人期待一样过得很好。有时候想想也是,有的人就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很成熟的处理好学习感情的一些问题。

原来这个世界,对每个人都很公平的。

如果你现在还是学生,或者大龄青年,再或者孩子妈妈,还是已经步入暮年,都不影响回忆过往,也许被偏爱,被冷落,被透明还是总是被不满意对待,更或者感叹自己生活一地鸡毛。

没关系,我们真的真的都一样。

一样经历一生,看尽一切,就像旅行。

大年初六,深呼吸,把眼下的事情整理下,开始新的一年。用心用力做好自己能做的,给自己一切想要的,把期待别人给自己的,换成自己对自己,好好对待自己,爱自己。

对于我们而言,接下来的每一天时光都很珍惜,尽可能让自己平静,喜悦。

吃有营养的,尽量睡好觉,不生气不抱怨。

给父母打个电话,不说自己近况,只是电话或者视频关心父母一天做了什么。哪怕15分钟的问候就好。

平心静气的跟生活做朋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