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 ,寒冬似乎与萧条挂钩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此刻,寒冬的萧条在岑参笔下具象化 。当今的网络热词“经济寒冬”就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
经济寒冬,描绘了一个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期间的景象 。在这样的时期, 经济增长放缓, 失业率上升 ,企业倒闭 ,消费者信心下降 。在疫情之后 ,世界经济就正处于这个时期 。“经济寒冬”对各行各业及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此 ,为破除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 ,需各方携手共进 ,方可迎来繁荣之春 。
“经济寒冬”的到来 ,无疑是为发展的道路装上了减速带。消费者需求减少, 制造业产能过剩,产品积压,这使“价格战”成为常态。尤其是金融业 ,信贷紧缩,股市波动,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经济寒冬中,面临着坏账增加和资产贬值的风险。同时,就业,消费,债务也成了这期间影响人们生活的三大问题,甚至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压力。
企业,是应对“经济寒冬”的重要主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推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和策略,控制成本以提高效率,方可底线生存;增加现金以及生产资料的储备,未雨绸缪,方能抵御未知的危机;积极主动的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市场,方可化挑战为机遇;以及各企业间“抱团取暖”,加强合作,方可共度难关。
华为公司可谓做足了表率 :在面对美国制裁时,出售荣耀和超聚变两个子公司,将业务重新整合,全面进军商用领域,断臂求生;浙江中小企业最先领悟到合作的真谛 ,从“共享员工”到“共享订单 ”,共度危机。
若说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那么政府就是“看得见的手”,在政策层面上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消融“经济寒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也适应了当今的经济局势 ,通过推动改革和开放,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增强经济的韧性与竞争力。
“经济寒冬”并非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面临的发展难题 ,面对这个全球性的经济挑战,国际合作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作为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 ,“经济寒冬”需要企业和政府采取多种策略来应对。只有这样 ,才能在经济寒冬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为经济的复苏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更早的迎来经济发展的“繁荣之春”。
凛冬散尽,百花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