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子说:“那种善事父母、善兄弟,却容易侵犯对上礼制的人,很少;不容易侵犯对上礼制却容易制造动乱的人,以前从来没有过。君子要谋求作为君子的根本。君子的根本建立了才会有产生君子之道。能够做到善事父母、善兄弟,这样才是君子之本的核心。”
孔子说:“说讨巧的话,脸色装得很和善,做表明文章的人,仅仅是看着像个君子在无本,但没有君子的核心。”
以上是小编对这段话的解读。与主流的解读不太相同,尤其对“仁”的理解。常规情况下,对“仁”的理解是对人友善,友爱,但是小编认为不对,原因在于这样理解把“仁”的含义变狭隘了。
如果“仁”当对人“友善、友爱”讲的话,那么“泛爱众”就已经完全讲明白了?所以“仁”的含义不止如此。
“仁”是指人的核之芯,是人组成的社会能够持续存在的核之芯,而没有道德范畴的含义。所以儒家要将“仁”作为思想核心的研究对象。
就好像果子,果子有果仁,果仁是提供种子生根发芽的最基本的保障,没有果仁,果籽就没有能力生根发芽,也就更不可能成长为一棵果树。
经过研究、思考,儒家认为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是人之根本,是人的果仁,是人生存于世最基本营养的供给,没有这些,人难生存于世,更不能有文明,礼制的社会。
所以仁善是指以善为核之芯的做法,仁德是以德为核之芯的做法,仁义是以义为核之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