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个我想要成为内卷之王的夏天,那是那本小说集,但是《地狱变》和其他的短篇不同,似乎从一开始我就对它充满了敬畏。
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有四个人,“我”,大公,良秀以及他的女儿。
“我”是一个侍奉大公几十年的仆从,本篇也是“我”的第一人称。但是和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想不同,芥川手下的这个仆人脑子似乎不太灵光,有时候连事物的表象都看不透,更别说隐藏在黑暗之下的潜规则。而恰好,本篇的矛盾就是因为某些见不得光的东西,但以“我”这个角度这样去写,反而充满了讽刺的意义。
当然,讽刺是芥川惯用的写法,与此同时,大公和良秀的形象也栩栩如生了。大公在“我”的眼中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人,并且“我”认为其他人评价大公的秉性如秦始皇、隋炀帝太不公正了。大公是一个很恢宏大度的人,并且有着“天下为公,天下共乐”的伟大抱负,以至于被大公的牛撞伤的老人都觉得自己被撞是荣幸。
实际上我觉得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影响读者的心境吧。如果一开始就写大公是一个人残暴无度的人我可能没什么太大反应,但是以这样赞颂的方法去描写总感觉我内心里的某些阴暗在滋生。当然那天晚上“我”撞到的想要强暴良秀女儿的人也绝对不可能是大公吧?真是有趣。
良秀的形象也是“我”的看法与道听途说的一些实际杂糅在一起构成的。良秀的形象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偏见,最后对良秀的评价则是“小气,贪心,无耻,懒惰,专横傲慢,自以为天下第一”。除了这些别人眼中的主观判断,还有一个就是不敬畏神佛。但是这些评价之间又相互矛盾,你要说良秀专横傲慢自以为天下第一,那么能画出哭泣声和死亡味的画师,天下第一也没问题吧?他要是懒惰,那怎么又能废寝忘食地作出各种名画呢?如果唯一评价正确的话,应该就是他追求的是“丑恶”,而且良秀对此也很自豪,发出“不懂丑中之美的都是肤浅的画师”的评价。
这样可以说是“离经叛道”的人,唯一的光芒是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啊这时候,冲突开始了,大公一心想要强占良秀的女儿,而良秀想让女儿远离大公。在“我”这个仆人的眼中则是“大公想给温柔善良姑娘更多好心的关照,而不是好色”。
终于,在大公强暴良秀女儿未果的之后一段时间,良秀想看火烧槟榔车中的美艳贵妇人。而此时大公内心中邪恶的计划已经酝酿好了,“有罪”的侍女在父亲的眼前被火烧。
实际上,文章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角色,就是被良秀女儿收养的小猴“良秀”。我个人觉得这个小猴可以说是代表这良秀的一部分良知。自幼失去母亲的良秀的女儿在大公府中做侍女,而这只为了侮辱她父亲被取作相同名字的小猴,可以说给予了她一定的慰藉。此外,那天晚上也是小猴的通风报信才让她免遭毒手,最后也是小猴跳进车中与他一同赴死。
而小猴的死也代表着良秀的感情全部的丧失,从一开始的悲痛万分到庄严而愤怒地去欣赏这地狱变的图景。
而最后的结果是,地狱变完成,良秀自杀。有趣的是良秀为了画屏风而眼睁睁看着女儿烧死而被谴责,大公却不是要烧车杀人,而是为了让邪恶的良秀得到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