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公去理发,没到半小时就回来了,没理成,问他为什么,说人很多,不想等了,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紧接着又说:那老板态度不好,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有钱不赚。
听完我就顺口说了句:人家是老板,你去他店里理发,本来他就有权利理或者不理。
估计老公脑子里,还想着那句话:顾客就是上帝,必须态度友好。
以前我是这么认为,觉得别人必须怎样,否则就感觉冒犯了自己,容易生气。
现在想想,这真的是明显十足的玻璃心。
虽然有这么一句话: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得先怎么对待别人。
但稍微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简直就是漏洞百出。
如果真有这么容易影响别人的话,那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矛盾就会大大降低了。
更贴切的说法是:你期望别人怎么对你,那你就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但至于别于怎么对你,那是他个人的事,与你无关。
假设对方的态度,让你满意,那是最好的。
假设对方的态度不符合你的期望,那也是正常的事。
我自己的深切感受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评价,其实跟这件事本身的关系不大,受最大影响的是,这个人内心的各种观念。
就像我们平时在网上看到的新闻,新闻这个事件,其实事实已经摆在那了,但是看看相应的评论,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观点都冒出来了。
而这些不同的观点,就是受每个人内心所持的观念影响着。
观念没有绝对的好坏,能做到公正的不多。
说得直白些,你让一个内心阴暗的人去赞美别人,本身就是很难的。
有些人已经习惯了挑刺和用负面语言来描述事件。
那碰到这种人的评价和态度,难道我们也要认同吗?
平时送女儿到幼儿园,家长们也是经常讨论孩子们的各种表现。
受大家一致好评的孩子,多半是那些能积极配合老师,爱表现的。
在这种对比下,那些性格安静,不善于表现的孩子,似乎就显得笨拙很多。
对他们,不免会有些负面的小标签贴出来。
那事实又真的如此吗?那些性格安静的孩子就不够好了吗?
未必。
只是刚好我们这些大人在评价孩子时,参考的点有限。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态度。
说起来是很洒脱的一句话,只是要完全做到还是有些难度。
大人尚且那么在于他人的态度,何况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孩子呢?
之前我想过说,要求家里人,必须对孩子保持怎样的态度。
这种做法,显然也是收效甚微的。
首先,家人很多,虽然都是一家人,但性格差异却很大,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处事态度。
只能要求自己做到,在孩子面对他人评价时,引导他,逐渐学会客观对待。
让自己不受制于外在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