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0期“阅”专题活动。
又是一个新学年。开学第三天,五3班的张老师就按照学校要求,布置落实有关必读书的相关事宜,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然后家长拍照发圈并截图保存,这一套操作下来,才算读书打卡完成。
这种打卡活动年年搞,麻烦暂且不说,就说很多孩子并未因此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为啥?因为孩子们缺乏有效督促,因为作业太多,因为没有空余时间……
现状虽然如此,但是学校安排的活动还得遵照执行。所以很快,孩子们的几本必读书都买来了,并带到了学校。
张老师望着孩子们面前的一摞摞课外读物,郑重其事地开启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有关“阅读”的谈话。
“为师我教了一辈子语文。正常情况下,我们习惯将语文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阅读,二是写作。下周三,我会专门腾出时间谈谈写作,如何写好作文。今天,在这里,我只谈“阅读”。
提到阅读,现在咱们除了人手一册的语文书,还有就是上级部门要求买的5本必读书。另外,还有6本选读书,没有硬性要求。这些就是咱五年级学生一学期的基本阅读量。而实际上,要想学好语文,这点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五年级的学生家里,得拥有80本左右的藏书,其中可能涉及文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以及工具类等众多领域。人们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要想全面提高咱们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有大量的课外阅读。”
说到这里,张老师顿了顿,端起茶杯,轻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说:
“我知道,小学生拥有几十本各式藏书,对于某些同学的家长来说,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而且还浪费钱。他们可能还认为只要把课本学好就够了,没必要读那些‘闲书’。你们回去跟家长讲,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国家教育部既然这样规定,是有它一定道理的。如果家里确实有困难,或者不肯出钱买藏书,那么我建议你们,去办个借书证,阅读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到哪里去办借书证?”一个穿白色上衣的男生悄声问道,声音有点胆怯。
“到图书馆呗。”张老师看向那个男生,耐心地说,“近年来,咱们县城西边新建了一个大型现代化图书馆,位于滨河学校附近,乘公交603可以直达。这个周末,你们可以请家长抽出时间,陪你们一起去那里,办一张借书证。不过,要交押金。押金100,办的借书证可以一次性借3本;押金200的,可以一次性借6本。当然,这些书都有归还期限的,一般情况下一两个月吧。如果哪天这张借书证你不想要了,押金照退,等于是让咱免费阅读了这么多书,是不是很值啊?还有,第一次去,最好有家长陪同,去的次数多了,咱就可以单独乘公交去,或者与同学结伴同行,反正离咱们城区不是太远。”
“那还真好呢!”还是那个男生小声嘀咕。张老师瞥了他一眼,继续说道:
“读这些课外书,不仅仅可以提高咱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烦恼,性格也能一天天开朗起来。你会觉得原来生活并不像咱所见到的这么单调乏味,原来世界是如此的辽阔宏大,如此丰富多彩。怎么样?想不想去办一张借书证?”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亮而又整齐,特别振奋人心。
末了,张老师又不忘提醒一句:“书借回来后,得按时阅读打卡哦!”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呼啦一下子涌出了教室,张老师也心满意足地走出教室。
她想,但愿孩子们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愉悦精神,丰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