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魏.蔡澜
今天晚饭吃了岐山臊子面。
日式拉面的装修风格、周到的服务(进店后有店员引入座位,优雅地递上高级的菜单)、竹质餐垫、筷拖、口香糖,点餐结束后服务员递上了面汤(当然是精致的碗),筷子和勺子。等待食物中,餐厅里飘扬着悠扬的音乐…
有点期待,好久没有吃过了。刚来有点紧张都没有仔细看菜单,应该是手擀面吧。我曾经路过这家店几次,好像就是因为看到过手擀面才会有所留意的。
没过几分钟,服务员优雅地端来我点的餐。他把它放到了我的面前。我很感激他,但我的眼睛一直盯着眼前的碗。
WTF?!
面前这清汤寡水的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岐山臊子面?糊弄我没吃过正宗的嘛!心头已经出现星火的小火苗了,但我还是努力先安慰自己,不气不气,外表差别大点说不定味道还是不错的。再就是端上来的时候面被汤掩盖住了,看不出来面是不是手擀面的,所以还有一丝期待就是希望样子不正宗但面至少是手擀的。抱着上述的一些期望,我按掉了心头的零星星火,拿起了筷子,挑出来了藏在汤底下的面…… 我去!!
内心的我是已经失望的,摔下筷子,在扬长而去之前好好要和老板说教说教的。但现实的我,毕竟面前的这一碗面比我曾经吃过的正宗货要贵个三倍价钱,味道不正宗也要强忍吃下去,况且妈妈从小教育不能浪费粮食,不仅是吃下去,还要吃完吃干净。
我为什么要在成都吃一碗岐山臊子面?
我是北方人,但我不是陕西人,其实我也没吃过正宗的岐山臊子面。我只是曾经在兰州吃过岐山臊子面,印象中很好吃。
在遥远的成都看到北方的面食,即使理性的脑袋告诉我它一定不正宗,但偶尔还是会忍不住想去尝试。可能失望,但和这个名字有关的记忆和味道却一定重回心头。至此,吃的是什么味道如何其实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它可能只是代表着一种记忆的味道。
突然想起曾经和小伙伴曾聊起的天儿,她说当年在深圳的时候出门吃饭经常会去吃手抓羊肉、牛肉面,现在到了成都,又会想念深圳的肠粉。
有些味道是不可取代的。那片滋养我们长大的土地已经将属于它的味道刻在了我们大部分人的身上。我们带着这些味道在去感受不同的滋味,对其他的味道产生记忆。
追寻我们对味道的记忆,就能够同时追寻到那些曾经对我们重要的人,曾经去过的地方,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曾经感悟到的人生。
感激上天让我们拥有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