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明星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演员巩汉林在两会提案时,建议公务员考试要考硬笔书法,即为。敢于直言的巩汉林委员指出,“你是个国家公务人员,你连中国字都写不好,你不称职!”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巩先生的提议,网友们各抒己见,好不热闹,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阵营。支持巩先生提议的网友认为,“写好中国字是尊重中华文化的体现”,“五官端正,字体工整”,而不支持的网友就认为这样多此一举,“字迹美丑与学习能力、个人素质的高低并无绝对关联”,甚至有网友打趣道“建议中国演员每年考下高数和物理”。笔者认为,“字如其人”,写得一手漂亮的中国汉字体现出了考公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但字体工整漂亮与否,仅是筛选人才的指标之一,对国家公务员的选拔与考核仍需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切忌因字体不好而一票否决难得的人才。
据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高达909万,相比前一年增长了34万,就业形势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严峻,与之相伴的还有公务员考试每年报考人数激增的态势,从早期的几十万,一路飙升至一百五十多万。考公上岸,是门槛相对较低的选择——只要政审和学历合格就能报考,不仅仅意味着获得铁饭碗的工作,还将拥有一份体面得当、薪资与福利待遇好的理想工作,特别是近些年新冠疫情的影响,让大众对工作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了稳定性这个特质上,公务员便是代表之一。然而招录岗位没有与报考人数并驾齐驱,部分地区的招录岗位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行知雨中难,偏向雨中行”,激烈的报考与竞争并没有吓退学生们,多数学生甚至会头悬梁锥刺股,苦学多年备N战。而据相关人士预测,“未来公务员的难度可能会继续提高”。
静下心来看,巩先生的提议不乏其合理性。一方面,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对于经年累月工作的上班族而言,加之网络流行语的冲击,除在校师生与跟书写文字打交道较多的人,提笔忘字或已成常态。巩先生实际上是在呼吁更多的人正视硬笔书法,提高对写字的重视程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从考试本身来看,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有逐年上涨的趋势,这意味着未来的考公可能会给学生设置更多的筛选门槛,写一手好的硬笔书法也可列为门槛之一。此外,巩老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提议,也与其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巩老书法造诣较高,在他心中,书法的份量自然是很高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巩先生提出这样的议案也是情有可原的。然而,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比喻——“未经他人苦,莫劝别人善”,作为未曾经历过激烈考公选拔考试的人,巩老的提议是极易引起备战人士的不满的。
“即物印心,见字见人,有诸内必形诸外,其人之操行学养,胸次见识,资质秉赋悉寓于中矣。”字如其人,写得一手好字自然是加分项,但是否是基础项,还有待斟酌。
首先,书法世界浩瀚如星河,字体众多,哪怕规定了字体,评审老师也可能因为个人偏好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最后结果的客观公正,倘若真的规定了字体,便是在限制个性化表达,也是有悖于书法精神的。再者,书法属于艺术范畴,而对于艺术的评价,本身就是主观性很强的事情。
其次,考公学生面临着来自心理、生理、外界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考验,压力巨大,备考本身已经是一件极耗费心力的事情,加之未来考公难度的提升,备考学生极有可能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习字贵有恒,成在于坚持”事实上,练字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一手漂亮的好字多是一个人经年累月的积淀成果。
再次,现在的考公考试中也包含着对字体工整美观程度的考核,额外设置一门“硬笔书法”考试恐怕是多此一举。据阅卷老师估算,字迹对申论的影响在3分左右,“整洁,字迹端正,无错别字,标点正确”是阅卷标准里白纸黑字呈现的内容。同样的内容,如果一篇书写“龙飞凤舞”或是缺胳膊少腿,而另一篇是工整漂亮,赏心悦目,阅卷老师自然会根据标准拉开两者的差距。
最后,回归选拔本身,考核公务员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其实是心怀人民,真正为人民着想,而不应该将考核过多地停留于表面。某平台上有一位广受好评与认可的山村校长,甘愿放弃人生最优解,毅然决然地回归故里,走入大山,走进孩子们的心田。校长每天中午堵在食堂门口检查孩子们的饭菜,“逼迫”他们添饭加菜;为了让学校得到发展,校长自掏腰包购买了上千元教学用具,动员老师们留下来,让孩子们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想必此时,也不会有人去过多地苛求校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写一手多么漂亮工整的字,因为他已经用自己的笔,为孩子们的未来画上了一道道绚烂的彩虹。
实际上,近年来,除了公务员考试外,还有其他广受关注的考试也在相继努力提高选拔门槛。中国银行笔试结束后,参考学生纷纷在网上倒苦水,说中行笔试“招的是中科院储备院士”,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气势多次夺得大厂笔试巅峰,令考过的考生泪眼婆娑,未考的望而却步。类似的,还有国家线逐年拔高的考研,更是令应届毕业生发愁,用“孔子来了也得调剂”“鲁迅应该选择出国留学了”等看似调侃、欢脱的语言风格来调解没有“上岸”或对未来担忧的悲伤气氛。平心而论,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样的情形似乎也是情有可原的。
回归到提议本身,笔者仍肯定巩汉林先生对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但并不认同专门设立一个额外的硬笔书法考试。逐步提高字迹在申论中的评分占比,提高备考者对汉字的重视程度,往大范围来看,不断在中小学开设与完善相关书法课程,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应有的尊重,或是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事实上这样也契合了巩汉林先生的初衷与希冀。
何以字迹论成败?公仆更需系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