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娥 洛阳 网络六期 坚持分享第598天
立规则,是一件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事情。
立规则,不是简单的限制。立规则仍然需要传递爱,需要看到孩子,照见孩子;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情况,并与他一起制定恰当的目标;需要支持他,在过程中帮助他,不是指责他.......这样一个话题,包含了情感与理智,难度与挑战,还真是不简单。
有人说孩子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感谢并善用这面镜子,就能更清澈的看见自己,发现新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可能会因为经由孩子看到不完善的自己而产生深深的焦虑不安,而指责孩子这面镜子。
当我们无法忍受孩子的哭泣,是否因为我们自己将哭泣等同于脆弱而无法面对自己?是否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制造强大的自己,而将成长中哭泣和无助封锁在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孩子的哭声使我们感到无比焦虑?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就有了无数的更清晰自己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看到自己和孩子需要欣赏的部分,不是指责孩子把孩子看作有问题的孩子,而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勇敢面对这些问题是一个了不起的态度。
立规则的目的:更好地满足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从孩子两岁左右起,父母开始慢慢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父母常常有误区,认为建立规则就是要限制孩子的需要,一定会引起冲突,而变得紧张和有压力。如果我们深入去看规则背后的意义,我们就会发现,建立规则是为了以更健康的方式或从更深的层面满足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我们要多方位的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渴望,不是只有一个维度。有一些容易看到另一些会是隐含的或不易看到的需要。例如,玩手机游戏孩子在满足什么样的渴望?也许是放松、好奇,成就感,并不是要限制孩子玩手机的行为,并不是要限制这些需要的满足。相反,我们是认为过多用这种方式可能互略或可能会损害了孩子其他的需要,如眼睛健康的需要,关系的需要,父母、他人的关注和爱,自主成长和发展,自由。
所以建立规则的前提和意义是我们承认并尊重孩子的需要,并通过更健康的方式和途径来满足到这些渴望,例如,与孩子玩有趣的亲子游戏、约小伙伴一起去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当我们满足了孩子玩手机游戏背后的渴求,那么限制玩手机游戏的这个规则就不会再是个问题。
当孩子的建立规则上遇到困难和问题,常常是孩子,某些需要和渴望没得到满足的提醒,例如拖延都不去上幼儿园,可以满足孩子什么样的渴望,也许是安全舒适,放松和自由发生了什么会有哪些因素是孩子感到焦虑不安吗?如何帮助孩子增加他在幼儿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当孩子在建立规则上遇到困难和问题,常常是孩子,某些需要和渴望未得到满足的提醒,例如,拖延都不去上幼儿园,可以满足孩子什么样的渴望?也许是安全、舒适,放松和自由。发生了什么或有哪些因素使孩子感到焦虑不安吗?如何帮助孩子增加他在幼儿园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和同龄伙伴玩的,幼儿园的设计里一定有一些比家更能满足孩子的需要的部分,孩子当下不愿去幼儿园常常是因为安全的需要占了主导,并不意味着幼儿园对他完全没有吸引力。如果能多方位的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渴望,这些困难和问题就更容易解决。
在任何一段关系,尤其是亲近或亲密的关系中,最核心的需要是我被你看到、听到、被爱、认可和尊重。父母倘若可以越过具体的规则、事件或物品,看到并满足孩子背后的心理渴求,表层的那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不可忽视的年龄因素
整体而言,我们常常有着普遍和相近的需要和渴望,如我们都有安全、爱、认可,价值,自由,尊重等的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情境和阶段对不同的人,我们了对不同渴望强调的程度不同。孩子生命的早期身心发展迅速,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和渴望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婴儿刚出生的一段时间里,最需要的是安全和爱的需要,随着年龄的成长,他们开始渴望行动的自主、自由探索、被认可、平等、尊重等。
设定合理的目标
六岁的孩子家长和他约定做完一项作业,可以看10分钟的电视。孩子总是言而无信过了半小时,还需要家长大吼大叫或者是直接关电视,孩子才能带着失望离开电视机。看10分钟的电视是一个不合适的目标,六岁的孩子还没有发展,准确的时间概念,他们可能会觉得10已经是一个较大的数目,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但是做为父母的我们知道10分钟,你可能需要调台,可能一集电视也看不完,正在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1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
所以帮助孩子定一个更合理的目标,孩子一定会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关爱。约定完成所有作业后,可以看半小时左右的一集动画片,或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实际。
增加支持和过程控制
父母一定有过孩子在外玩耍迟迟不肯回家的经验,父母一定要先帮助孩子有时间观念。三岁左右的孩子,你就可以温和地抱起孩子跟他一起看墙上的钟表,你看长针在动吧,当长针走到10的时候咱们就要给小朋友说再见了,然后当长针走到7、8、9每次都温和地提醒孩子,孩子心里有了准备,分离就容易得多了。如果只是说7:50 分了,必须回家了,抱起来就走,很容易引起一场哭闹。
和大一点的孩子约定半小时,看电视也是一样,我们可以约定,父母做小闹钟会有孩子自己在手机和钟表上设置是哪两个闹钟20分钟提醒一次25分钟提醒一次3分钟,到时再提醒孩子就更容易做到。
和大一点的孩子约定半小时看电视也是一样,我们可以约定,父母做小闹钟或由孩子自己在手机和钟表上设置两个闹钟,20分钟提醒一次,25分钟提醒一次,30分钟到时再提醒,孩子就更容易做到。
这时,父母还可以欣赏孩子,毕竟无论何时停下来,都是孩子小小的自律的表现。如抱抱孩子,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心里还想看电视,但是还是停下来了,你真是很自律了。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常常将父母与他们一起建立规则的过程内化,父母的语言也会不知不觉变成他们的内部语言,父母们千万不要小看你们的语言的魔力,从现在起小心地播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