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的苦恼?写出来的文章阅读量很低。很少人看也不能打动读者。没有吸引力。
也许我们的写作只停留在“我”为主的角度上,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读者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能带给读者什么价值。或者能够引起某方面的共鸣。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寻找引发共鸣的点。热门的话题那么多,各种切入的观点角度也很多,我发觉我很难有新颖的观点,这可能跟知识储备还有阅读量有关。
还有一方面,我发觉我的文字表达总是那么地直白,一本好书的读书笔记,如果用书中的一句金句来做标题比直白地说什么什么读书笔记要好很多。
其实,写作也是有相关的方法论可遵的。当我们无法做到下笔流畅地写的时候,先模仿并且遵循相关的方法来进行,会让你不会那么迷茫。首先,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我们需要产出有价值,有启发,有共鸣的内容。
《爆款写作课》里面提到的:我们可以从3个角度来切入。
1.你的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2.你传递的价值是什么?
3.你传递的情绪是什么?
写作过程中自我的反思是很重要的,有一个自我介绍的方法论:“我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可以从这3给方面去问自己,想想自己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有什么价值。读者对这个观点一般的态度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科学的步骤去写:
选主题-找素材-列提纲-写初稿-修改定终稿
这个步骤可能我们没学之前都是知道。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就忽略了。特别是日更的伙伴们,往往为了输出,写出的文章可能自己都不太满意,但已经接受了日更的挑战,希望证明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找素材这个阶段很重要。我们的论点都需要论据来支撑。分析我自己以往的文章,我也觉得缺少相关的论据,只是很苍白地在表达观点。每天上下班或者其他碎片化时间我们都会看许多的文章,哪篇文章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去打开,什么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这都需要随时做好记录。然后再分类整理。
找素材的阶段也牵扯到一个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用到我们的结构化思维。我们可以在2周的时间内,针对某个主题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建立3个文件夹,一个日常信息,一个整理信息,一个知识体系。看到任何文章,学到任何知识理论,都进行回顾积累。
这是《停止无效努力》中所提到的日常生活中建立知识体系的实用方法:
1.累结构: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理论,思考出它的三个应用,然后把它记下来,作为自己的素材,有空可以拿出来看看。同时,还可以给这些理论进行归类,比如流程类、三要素类,等等。
2.写文章:一周一篇文章,必须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写,并且,尽量使用你积累的结构素材。如果你没有时间写文章,那就只搭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可。
列提纲的时候推荐一个很好用的软件:幕布。可以把文字生成为思维导图。
文章如何写出吸引力?1.用情感打动读者。2.用利益打动读者。3.用故事打动读者。4.用金句打动读者。
通过分析网上爆款文:
第一,从标题、第一句话、行文逻辑3方面考虑,是怎么展开的?
第二,从吸引,行动,说服3个角度考虑,是怎么打动受众的?
第三,从传播的角度看,是什么原因让人主动转发(触动了人们的哪个情感)
拾遗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邱晨患癌: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给我的感触很大。这篇文章中心观念给我讲述了面对死亡,只有愿意去谈论,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标题就很吸引人。人们对于生死的话题都是非常有触动的。开头从备受关注的《奇葩说》邱晨根据自身的患癌经历讲述的一段话开始,死亡是我们很忌讳谈论的话题,但是当癌症真的发生在她身上的时候,她对待癌症的态度是:你好啊,肿瘤君,而不是滚蛋吧,肿瘤君。面对癌症,只有去面对,调整心态,而不是去对抗。面对死亡也是。接着作者的列举了10个例子包含了作者亲身经历、医院里的死亡事例人们的态度、在外国人们对待死亡的教育、死亡教育的差异导致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乔布斯对待死亡的态度论证了西方人向死而生的死亡态度、身边朋友抑郁症死亡葬礼上的故事、中国“生死课”带来的人们行为上的改变。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10万+,1万多个点赞。作者把这个话题诠释得让人很信服,也很触动。论证事例充足,而且每一个故事都很触动人心。这无疑是看过了众多文章之后还会再想起的一篇文章。
当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从吸引,打动,说服这些角度去考虑,就可以避免写自嗨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