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种种困境,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及简要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经济迅速腾飞,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因此,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经济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儿童很难在城市接受正规教育。因此,大量农村儿童只能留在农村,没有办法只能与父母分离,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因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均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健康等生活都有很大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表现
(一)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的努力程度,父母对儿童学习上的监督,乃至于学习成绩上都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有较大差距。留守儿童父母极少在家里,一年回一次家乃至几年回一次家,缺少对孩子学习状况的关注,同时缺少与教师的交流,也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上常见的问题
留守儿童往往是被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等照顾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人,身体健康情况不佳,而且往往文化层次较低,不能及时关注到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育孩子时也往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想用老一套教育方式来指导孩子,往往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干脆“放养”,让孩子无限制的成长。与此同时,留守儿童严重缺少与父亲或者母亲的交流,导致他们缺少父爱和母爱,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这往往会导致儿童性格较为孤僻,更有甚者可能会产生抑郁症等严重结果。
三、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被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照顾的,这往往会带来许多问题。这些临时监护人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教育,留守儿童家庭的分散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对留守儿童的扶持政策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十分复杂,且很难被关注,而同时国家缺少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政策,即使制订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由于农村教育的薄弱性,这些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执行也存在疑问。这可能会导致政策的效果不佳,从而更加降低了政府在解决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三)城乡发展不均衡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因此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我国东南沿海城区的发展程度很高,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依然较低,大量农村人口依然处于贫困状态,这也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的原因。但是城乡之间一直存在的“二元分割”问题使得农民工无法让孩子在自己身边上学,由于农民工存在就业不正规,收入不足,发展机会不足,社会认同感差等问题,留守儿童势必会长期留在农村,所以,如果城乡体制一直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将会在长期内一直持续下去。
(四)经费不足
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就存在经费不足,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阻力。即使部分地区实行寄宿制度,也会由于住宿条件和各种设备的严重不足,并未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老师常常会成为孩子们的 “第二家长”,导致老师工作压力加大,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老师的工作热情下降,从而导致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下降。
四、关于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方面
父母应该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重要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尽量支持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在父爱母爱中幸福成长。同时父母应经常性的与老师沟通孩子的近况,如学习,健康等状况,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尽量不要给孩子灌输负面思想,努力为孩子构建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对留守儿童给予足够的关心,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孩子进行知识的教授,更应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应实行寄宿制,以便对留守儿童进行更好的教育和关怀。老师也应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多多与家长沟通,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政策方面
国家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大力兴建打工子弟学校,消除城镇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种种限制,同时提高学习补助,减轻农民工子女上学的经济压力,尽量做到城镇儿童与打工子女之间达到教育公平。与此同时,应该在合适的地区兴建一批农村寄宿学校,对留守儿童实行更好的教育和管理,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
(四)社会方面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多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健康状况,各种社会组织应该多进行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