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大”的精英被“放养”——大学生活常态反思

2018-07-18

        昨日看到“中国经济学人”推送的《女大学生万言长贴揭最露骨大学生活,中国的未来可能就毁在这上面!》一文,作者以自述所感所悟的方式,描述大学生活常态;以个体生命抗拒的形式,极端地对峙“轻松的大学”(邬大光,2018)。面对“曾经安静和充满追求智慧风气的象牙塔越来越千奇百怪”,疾呼“中国之大,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吗?”

        今日大学生活常态

      如果说“一觉醒来一看表十点了,继续睡到十一点半,起来连早饭、午饭一起吃”;提着早餐进教室,觉得老师讲的没意思再补个回笼觉是小部分人的生活状态的话,课前不预习、课后不练习、复习,更不延伸阅读、思考,一切专业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老师课堂的“灌”和考前“临阵磨枪”则是大学生活的常态。有觉知的学生会更认真一些,表现为认真地在课堂上跟随老师“灌”的节奏,积极互动课堂提问,如实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否则,就要“靠天吃饭”,即这门课程能不能顺利通过或取得好成绩,主要依赖于课程性质(文科性或理科性)、教师“良心”(上课讲的好不好;考前划的准不准——自行区分良心的不同外延)、考场纪律(为作弊下的功夫、用的心思可比上课投入的多)、毕业清考(中国人的小聪明淋漓尽致地转化为教育产品)。

        是不是大学生都不学习?不是。

        与“哈佛凌晨两点半”相对应的,我们也有通宵自习室,也有图书馆前排队的学生长龙,还有专门的考研自习室(一般不允许考研学习之外的其他学习使用)。所以,大学生不是不学习,而是在为考研学习。

        是不是大学生都不阅读?也不是。

        在大学的课堂上、在大学的宿舍床上、在大学的操场里、餐厅里......你能经常看到,学生在抱着手机认真地阅读,只不过阅读的内容是短、平、快的各种信息罢了,或者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这里没有否认心灵鸡汤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只是于生命厚度而言,它的份量还不够。)

        是不是大学生都不努力?还不是。

        努力竞争学生干部获得各种实际的利益、努力与老师处好关系、努力练习打游戏、努力追电视剧、努力网购、努力找到“男(女)朋友”……,这些努力的前方都有一些美好的愿望,例如,竞争了某干部我的奖学金就有望了、联系好打游戏我就能成为大家心目中“崇拜”的人了……

        背后存在的问题是:方向跑偏了!青春激荡的年龄容易被一些“繁华”、“浮躁”、“虚幻”的事情带走,以致追求的“外在”太多了总是无法再给“内在”分出一定的精力。因此,殊不知总在“努力着不用努力”的潜意识,已经将努力与生命的内在成长远远地划开了距离。

        “抱大”的精英被“放养”

       中国教育的这些精英们,都是在父母怀里被“抱大”,又经历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的被“圈养”生活,突然适应大学的被“放养”节奏,由于放的太快、太猛、太突然,一定会出现各类水土不服的症状。

        因此,当开篇提到的文章作者抱怨当下的大学再找不出“有热血理想的人”时,不如冷静地反思影响到当下大学生人格形成的成长经历。事实上,今日的大学生缺乏独立的人格,没有洞见的思考,不能自觉的规划人生、难以理性地约束自己确实很常见。

        于教育,其“天命”职责是,平等而无偏见地对待每一位教育对象,理解和尊重每一位教育对象的实然生命状态,科学且艺术地完成对每一位个体的教育使命。

        从抱大到放养的家庭教育反思

        从抱大到放养的各种不适应是对童年成长与家庭教育的“回光返照”。阿德勒认为,个体的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或者追求都是以一个重要的心理情绪为前提的,这一情绪就是人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激发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会让儿童尝试着以改善自身的处境来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或者缓和自己的自卑心理。心理学将这一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被抱大的精英谱写着一代人的物质补偿

        80后,90后,00后(本文称为“改革开放后代”)......与50后,60后,70后(本文称为“改革开放前代”)最大的不同是物质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代的家庭教育是由改革开放前代人承担的,这辈人曾经饱受“食不果腹”的困扰,心中烙印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自卑情结,于是将发展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也情不自禁地将经济发展的红利过度补偿到了下代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今天被抱大的精英们“难以吃苦”、“追求享乐”的人格特质。

        “独生子女”回应着父辈浓浓的精神补偿

        独生子女政策作为我国特殊时代的产物,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今日大学生活。父辈们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正是代际发展不安全感这一自卑情结导致的补偿行为。当给予子辈太多的精神补偿时,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任性、自私;活上懒惰、贪图享受;意志品质薄弱、遇事怯懦等产生了。在根儿上,这种补偿恰恰是对子女某些能力的剥夺。

        集体思维塌陷

        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生理、安全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人就会去追求社交、尊重,甚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富起来”的中国人在追求“强起来”的过程中,一方面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缺失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方法等,形成集体缺失理性家庭教育思维的现状。以至于在公共教育推动“减负”的思路下,各种课外辅导班举洪荒之力地涌现,背后是父母们对教育的“偏见”与时代的恐慌。

        父母集体思维塌陷直接传导或影响到了子女人格成长。例如,一味强调成绩而忽视能力的观念,用物质补充亲子教育缺失的认识,以及将家庭教育的话语权拱手相让与各类鱼龙混杂的辅导班的行为等。导致“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子女的人生目标与方向从起步时就被偏执而单一的方向束缚,生命或思维的存在方式是“挤独木桥”的姿态而非“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领悟。例如,前几日接到朋友电话,想让推荐一名专业的心理医生,原因是另外一位朋友家高一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了,原话说“孩子的成绩一直都是拔尖的,非常好,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有了心理问题,现在都休学在家了。”这种越是好学生越容易出现抑郁症的现象不胜枚举。

        事实上,集体思维塌陷背景下所培养的这一代“巨婴”,不仅在适应大学生活以及大学毕业走入社会的生活,甚至“而立”、“不惑”之年......,也都期待被规划、被指导,原因很简单,自己已经失去了规划与指导人生发展的能力。

        从圈养到放养的学校教育反思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分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间存在设计理念不匹配、设计制度不衔接的问题。面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薄弱的现状,大学在抱怨:中小学阶段就被教育定型的学子们,难以在大学阶段培养出创新能力;中小学在抱怨:高考不改革,应试教育的模式就不可能改变。这些抱怨背后是一种“责任转移”思维,这种思维背后的假设本身不合理,将中小学与大学对立,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现实中,经常见到“幼儿园-小学-中学”15年一贯制学校,但几乎没见到将大学阶段也加进去的一贯制培养模式。从理论上分析,制度设计的不同(例如学分制、导师制等)是因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而产生的,则属于合理差异范畴,若是因教育思想或理念不同而产生的则属于不合逻辑的差异范畴。

        教育理念的不同反映在学校管理上,首先是人性假设的不同。粗略地估计,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传统中小学沿袭的是大机器生产时代的经济人假设(X理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厌恶工作的,多数人十分懒惰,因此需要少数管理者集中管理。克隆自西方的大学模式,骨子里想追求“学术自由、兼容并蓄”、“教授治校、学生治学”,行为上复制“学分制”、“选修制”,结果是制度没能学到位,“自由”的限度被错误地释放,以致高中的老师们总是在劝慰自己的学生:大家好好学,考上大学了你们就自由了、轻松了。大学制度设计背后则更趋向社会人假设(Y理论),认为从根本上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提倡“参与管理”的方式。若这两种不同的人性假设成立,则反应了我们对教育的不慎重:中国的教育大致还处于“粗放化”管理阶段。

        在基础教育义务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的时代,从管理或制度层面思考,学校教育也应该适应智能时代的复杂人假设(Z理论),应该依据人的不同需要和动机设计教育制度和组织形式,应该满足人类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设计满足新时代人类需求的学校教育制度之前,还需要忍痛割爱地清空大脑中固有的“偏见”,即学校要做学校的样子,既不是小社会,也不是小政府,更不是公司或企业。因此,校园内的泛行政化气息和行政化管理思路是否合适?(前两天还读了某校有模有样的学生干部代表大会召开一文),完全地绩效考核是否合适?(有人说,老师是弱势群体,他们被一群根本不懂教育的教育官僚们管理着,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畸形地屈服于现有的评价机制。)......

        可见,“粗放化”管理模式下的教育背后秉持的是一种“差不多”思想,“差不多”本身就是通向卓越不可绕开的一种错误。因此,能够独立思考和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与学生,可能就根本不见容于这些“差不多”的教育机构中。

        如何做“放养”的主人?

        中央1台有句广告说,“成功需要百分之百正确,而失败只需要一个错误”。科学实验如此,企业发展如此,教育或学校的发展更应如此:谨慎、不容许出现任何人为的失误。理论至此,实践中也当接近之。

        被抱大的精英想要做放养的主人,根儿上还是要促使这些精英们在思维层面发生彻底的转变。简单点儿说就是,大人们将自个儿的孩子看成是独立而有思想的个体,学校老师们将学生看成为一个个需要充分尊重、适度引导的生命独立体,学生自个儿将自己看成是一个需要依靠双手努力、需要不断学习成长,但却永远能够享受“孤独”的主人。

        当对人的认识改变了之后,制度的设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中国教育,需要“科学放养”的制度设计、文化氛围和管理团队。科学放养的制度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即培养完善的人格。教育目标、课程编制均要在充分尊重生命成长自然节奏的前提下,按照生命追求无限发展的本原状态去构建。科学放养的文化氛围是个体自主、积极发展的生命效应,在集体层面的被认可、被释放,是集体中充斥着浓厚的“自由”(个体生命觉醒的自由)、“多元”、“沟通”、“包容”的文化气息。科学放养的管理团队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且愿意献身教育的一群多样化生命体的组合。

        理想至此,现实就不遥远!

        最后,需要替“抱大”的精英们说三句话:

        1. “每个个体都是以经常犯错和不完备的形式存在着”(阿德勒),所以在全球青年一代又一代的“垮掉”史上,你会发现,不完备是正常态,给青年易贴“垮掉”的标签也是常态。

        2. “每个个体人格的整体及其特有的生活目标、生活作风都是建立在个体对生活本身的所有事实的主观看法上,而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阿德勒)可见,上述讨论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事儿,还不是根儿,根儿在于个体的“思维”(大学生个体对生活的主观态度)以及集体的“思维”(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与行动)。

       3. 莫要用对立思维理解当下的中国教育,也莫要用对立思维给今日青年贴标签。“抱大”也罢,放养也罢,圈养也罢,只是在教育马拉松长跑中的某100米、50米,甚至更短,但在这100米或50米的弯道上,有时占据了有利地位,有时被挤到了边缘地带,不是被抱大,就是被圈养,如果有一天放养谈的多了,可能又会追求圈养,因此,在这些无穷的教育状态和教育事实面前,要有一种“中庸”的姿态,更要有一种适时“变轨超车”的决心,逐步摸索出“科学放养”的教育体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