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末,趁着开学,今天我和老公忙活了一下午, 照例为他的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顿开学宴。
前一天,我们纠结到底是在家宴请还是在外宴请。在家吃,厨艺,我俩搭个手,完全可以胜任。但是我们会很累了。在外吃,感觉学校附近的饭店我们基本都吃过了,没有什么特色,而且口味重,调料多,饮食不安全。思前想后,感觉还是在家吃吧。
于是买菜,打扫卫生,洗菜做饭。两人齐上阵,时间如同流星划过,不一会就到了约定的时间了。
欢歌笑语,酒足饭饱后,收拾碗筷。有些孩子会动手帮忙,有些孩子会站在旁边看着,我看着倒是有些尴尬。。于是在洗碗的我,笑称,以前在德国留学也喜欢请人来家吃饭,尽管不要他们帮我收拾,但是我一定要求大家陪着我看着我把碗筷洗了,才让他们走。不然觉得自己一个人好孤单,洗刷要很久。时间如同漫长的夜,让人觉得孤寂和疲惫。
这个时候突然想起来父母为什么去别人家做客,不会吃完饭就直接走人。一定要在那边和主人聊聊天才走。也理解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大多数亲戚,吃完饭之后就马上走了,去上桌打麻将🤓那争分夺秒的状态,让爸妈看不下去。
于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来了。去人家家里做客,饭后,更甚者饭前,到底需不需要帮助人干活。
不帮人干活的原因在于,站在主人角度,是因为诚心想请人吃饭,所以不需要客人干活。二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有时候主人还是介意帮忙洗碗筷的人打乱他的厨房物品摆放格局,更有甚者觉得洗的不干净,添乱帮了倒忙。
而在我看来,去人家家里做客,可以按照主人的嘱意来帮忙。席前早些到,席后吃完饭帮帮忙聊聊天。原本宴请宾客就比较累了。若是吃完饭后,也帮忙主人打扫下,会减轻他们的劳累。但是不必太切入人家的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 。
特别是家庭聚会的时候,都是亲戚。小辈多帮长辈。记得有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小外公家的家庭聚会,吃完饭后,几个姨妈舅舅大家一齐,你收筷子,我洗碗的。没有二十分钟就把饭后残羹给及时处理了。
而在我们家,七大姑八大姨的,人多,帮谁不是帮,多谁都不是一个人。吃完饭后都去打麻将,走了。最后生剩下来帮忙的反倒是那些在乡村生活的亲戚,大部分是由我和姐姐把四桌人口的餐后给解决了。宴请从准备到结束,全家都很累。于是,原来会在亲戚家帮忙的我们,去这些亲戚家也是不帮忙的,直接吃喝,只是不会马上走而已。我想这是个家风的问题。可惜了。
换作亲戚,还有是朋友来家里做客。现在的社会,大家喜欢在外宴请,一是特别有面子,二是可以不用让他人窥探自己的隐私。所以如果有人请你去他家吃饭,那这位主人首先会认为你是他值得信任的朋友。二是认为她自己厨艺还可以。所以要珍惜他人给你的这次宴请你的机会。更多的是拉进彼此的距离。去主人家之前,要买点礼物。饭后帮忙稍微收拾点。作为主人,若是碰到了会主动帮忙的客人,也请好好珍惜,切莫要求太过分。我曾经碰到过有人宴请小辈吃火锅。从卖火锅底料,配菜到打扫都是客人干完的。这种情况也是非常不妥。
如果是你,你作为主人/客人,你局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