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到两门公开课,史记一和先秦两汉文选。喜出望外
昨日还在忧愁看不懂古文,今天就寻得这两个课程。老师开宗明义,直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史记与文言文
史记一看完了第一周。主线是序。史书的序,课程的序,太史公自序
为何读经典?一为启发智慧,二为了解人性,三为认识自己。古人称呼一种聪明为浮灵,意指没有实际运用的聪明。有一个故事引述这一点,兄弟二人过目不忘与过耳不忘,然而并没有在历史上留名,盖因其二人无功名。初闻这一理论大为惊骇,如当头棒喝。小朱子家训提到,子弟蠢则蠢矣,经书不可不读。再闻家训较场面话真诚许多,真是大开眼界。又得一读史方法,将己身代入情景中,思考若是自己如何处之,从而通过模拟经历了解自己
孝与责任是另外使人眉头紧锁处。侍奉父母为孝始,而扬名立万为孝终。传统读书人多了些责无旁贷的思想在里面,祖宗基业毁在自己手中视为大不孝。因享受前人的恩泽,受先人的庇护,所以理应继续扛起这份责任,为后世继续谋福祉。读书人相较现在的知识分子,多学的部分正是道德
看了些杨伯峻注解版论语的序。为何常有老天无眼天道不公的说法?那时的各家各派都有各自的公理,都有各自认同的天道,若是天道没能如期惩恶扬善,便是不公。可是遂了一家的理,其他家呢?
士以上叫人,奴隶叫民。联想起雅典的民主,也是人人有份呢
有个叫孺悲的家伙去拜访孔子,孔子托病不见。而后抚琴于室,大张旗鼓告诉那人其实没病就是不见。虽说这个故事用于佐证礼记出于孔子,孺悲受哀公之命孔子就难以拒绝,但为何感觉孔圣人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