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用“压轴戏”来形容最后一个节目或非常令人期待的事物,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压轴戏指的实际上并不是最后一出戏,而是倒数第二场戏。“压轴”本是京剧的术语。旧时京剧戏班编写剧本叫“打本子”,将台词用毛笔写在长纸条上,卷起来好像一轴画卷。第一出戏叫“开锣戏”或“帽儿戏”,第二出叫“早轴”,第三出叫“中轴”,第四出叫“压轴”,最后一出叫“大轴”。“压”有“迫近、接近”的意思,压轴戏原本指迫近大轴的戏,即大轴前的一出戏。
但是为什么人们常常把压轴戏当做最后一场戏呢?这是因为压轴戏占据了戏里面最重要的位置。一场完整的京剧通常长达五个小时,第一出多是一些简单的戏,所以叫“开锣戏”,意思就是好戏就要上演了。开始时,最后一出大轴戏常安排一出热闹的武戏,但是有些看戏的达官贵人往往等不到最后一场戏,就提前离场了。所以,京剧戏班安排剧目时就把重点放在倒数第二出,派出戏班里的名角演出。在最后则安排一些无足轻重的玩笑戏或小打小闹戏,所以最后一场戏又有了一个名字——“送客戏”。久而久之,大轴戏似乎已经可有可无,倒数第二场的压轴戏看起来更像是最后一出戏。
压轴戏是整场戏中的重中之重,是全戏的精华所在。戏剧演到压轴戏时,往往到了矛盾的高潮之处。演出时唱词和表演并重,能演出压轴戏的必是水平很高的“台柱子”之类的演员。所谓“好戏在后头”,这个“后头”指的应该就是压轴戏。
人们把压轴戏当做最后一出戏,还要和“压台戏”有关。我国的一些剧种把演出的最后一出戏称为“压台戏”,意思是这一出戏质量最高、分量最重,能压住全台,能使观众看到最后。压轴戏的意思和压台戏基本一样,这也导致人们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