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总有些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然而当下,实用主义之风盛行,我们已经渐渐不知何为人之根本,翻开《论语》学而篇第二章便读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为仁之本与?”我想《论语》应该很好的回答了为人之根本——孝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关于有子这个人,有人说他是孔子的弟子,有人说他的长相和孔子很像,所以大家把他也奉为老师来指尊重他;也有人说有子的政治思想和孔子很相近,所以大家尊奉他,在这里我觉得应该是他在道德德行上,思想上和死孔子是统一的,由此可见孔子的德行思想对后代学生的影响之大。“其”是泛指,指一类人;“弟”通“悌”在这里是孝悌的意思,在古文里敬爱父母为孝,尊敬师长为悌;“鲜”读三声,这里是很少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做人如果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他们去冒犯长辈的行为是很少的发生的。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不会去冒犯长辈的人,然后却喜欢去作乱,危害国家,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孝悌”与“不作乱”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可见孔子他非常肯定孝悌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而孝悌的根本回到了对国家的忠诚,忠诚是孝悌的目的。对于一个心怀国家的人来讲,这也是一个终极的目标。
然而回看我们今天,爱国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已经不仅仅把他看作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把爱国当做了责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有子为我们解码了最简单易行的爱国方式——用孝悌来关照我们的生活。比如病毒肆虐,疫情当前,我们能不能在自己小小的家里,做到敬爱父母,尊敬长者,让家庭和谐?同时这给我们选择朋友也提供了一条参考标准,有的时候我们去选择人当朋友的时候,不能只看他就说了什么,关键是要去看他做了什么,而且要看他怎么去做,尤其是他如何去对待自己的长辈。
有人说在我们的这个世界需要处理两种关系,一种是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一种是除家人以外的与其他人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办法逃离原生家庭关系。所以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是我们一个人的起点。这个朋友值不值得交,你就看他如何去对待他的父母。如果一个人在家里面只会跟父母大吼大叫,而出了门却唯唯诺诺,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大有人在。他们习惯性的去伤害身边最亲的人。把所有的笑脸和善意都留给别人。并不是说这样的人有多坏,但起码从某种角度上讲,这种人不太真诚,或者说看的长远一点,他可能不太忠诚。当相安无事不触及利益的时候,一切都很好,但是一旦到了能够触及彼此利益的时候,它可能就是第一个背叛你的人。我想生活中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所以当我们决定去告诉别人秘密时,当我们把心要去交给别人的时候,先要去观察一下这个人他如何对待他的父母,他的所有修养,他的习惯,他的忠诚度,都藏在他对父母的态度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仁之本与?”这里的“务”是致力于的意思,任何人做事情都要从根本出发。如果我们丢掉了出发的根本,那我们一定走不远。“本”原本是树根的意思,如果我们用心的把根扎好扎深,那么上面才能枝繁叶茂。我们人也是一样,我们把为人的根本做好。那我们的人生将会越走越顺畅。那么什么才是人生的根本呢?有子马上给出了答案——孝悌,而且他反问道,“孝悌者也,仁之本与?”,这里的“仁”是人相亲也,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想要关系和谐融洽,自在舒畅,就要做好孝悌。
我们所有人的起点是家庭,我们所有对世界的认识,为人处世的方式,无一例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的家庭,而且家庭生活除了吃喝拉撒,剩下的最重要的就是维系家庭的关系。这个家庭关系和谐包容美好,那么对一个人的心智影响就差不到哪里去,他就越发的热爱家庭,忠诚于家庭,我们今天讲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既是我们的人生起点,也是我们的人生终点。一个喜乐圆满的人生来自于家庭,和谐幸福的家庭,来自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