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在今年5月29日那天有篇写机器人小冰“写”诗的文章,很多网友说小冰只是在玩文字拼凑游戏时,我还不服气,发评论说:单从“写的诗怎么样”这个角度讲,还是小冰纯情,人家只顾写,为了写而写,不排名不分好恶也不贪图出名和广告费,只有人才在这些诗之外的角度评判一首诗的价值。
时隔半年过去了,不再像只饿急了眼的猴子一样抓耳挠腮四处拼凑文章也半年了。坚持只写给自己看的这半年时间里,我对小冰“写”诗,又有了新的思考。
那就是,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作。
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曾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
就算是《三体》这类科幻小说,也是建立在物理学常识和历史背景基础上的。可以说,任何写作都是要基于作者的认知,并脱离不开作者的表达目的的。
那么,文字就是作者本人。而人之所以为人,和动物不同,和其他人有差异,是因为心。
《文心》中有一个观点,“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一言蔽之,一篇文字的方向是什么。
是输出干货,是抒发感情,还是表达意趣?
是干货,那价值高不高?是感情,那饱满不饱满?是意趣,那格调高还是低?
当考虑到这个层面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纠结于写作素材的问题。因为我终于明白,一样的东西也会有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这种不同源于作者与作者之间心的差距
归根结底,写作是作者的心灵外化。就像张德芬所说,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所以,作者该做的,是增加自己价值,丰富自己感情,提升自己格调。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复一日的绵密的烟火气中,在每个人都回避不掉的日常中,都是资源、总是感动、随处意境。
写作,如同照镜子。不但能反映作者,还能把作者的背景也展现给作者,得以让作者客观地看待自己,明确自己所处位置。
写作和作者,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写作照见作者,作者写更丰富的文字,不知道谁成就了谁,但必须互为依存。
我不是小冰,无法为了写而写,更不能玩识别大数据和拼凑文字的游戏,我要赋予文字更多更大的意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