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非专业人可以和你聊谈心理学,那么很大概率对方关于心理学的观点和想法来自这本《乌合之众》。
这本书不是严格的学术著作,但在大众心理学领域,它却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在思想正日益被格式化、工具化的时代中,这样有穿透力的文本实在值得一读再读。
“多数人永远正确”,这是我们经常会产生的误解,因为面对众意,我们会不自觉地怀疑自己,我们确实能感到,在集体的光环下,人性确实得到了提升,法国大革命时,乞丐们出入皇宫,居然没拿走任何东西,甚至连刽子手们都自觉地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因为劳累过度,甚至还有人向当局申请勋章。
当个体融入整体,我们确实会变得更无私,更有牺牲精神,但代价是理性的消退与责任感的丧失。因为判断是大家共同做出的,个人不用承担结果,于是,群体更容易采取极端的解决方案,更自恋,也更暴力,并因此而引发危机。就像纳粹刚上台时的德国,昨天还是一个理性民族,人人谦和而深邃,可一夜之间,他们却突然成了狂热的暴徒,愿意为有计划地消灭另一个民族而奋斗。
“众意”给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也给了我们荒诞,给了我们激情,也给了我们愚蠢。我们惊讶地看到,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国会,却经常做出可笑的决定,和一群文盲讨论后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有力地证明,所谓“群体智商”很不靠谱,甚至很可能低于个体智商。
用投票的方式来证明科学判断是行不通的,即使大家都参与意见,也未必能达成正确的结果。
当然,不论如何你需要明白的是,这不是一本心理学专业书籍,因此你可以将它当做某种研究和观点,但绝不可以盲目套用或者迷信。
因为读书最大的意义,便是让我们有了更多看待事物的视角。
下载本书:《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