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似乎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总是喜欢说作为一名中国人,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
我所熟悉的应试教育,也让我联想到中国、日本这2个国家学生的鲜明对比。
在中国历史课堂老师强调的是史实的背诵,发生时间,历史背景,条款签订,战争赔款,客观影响。
而日本的老师则侧重于日本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比如中日的现代战争可能会发生在哪一年,会以台湾为导火线吗?谁会占优势?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又或许是因为在大学期间我选修过日语,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我对于这个国家其实真的没有这么的讨厌,反而特别的喜欢这个国家的正面文化。
内心一度想要想去日本这个小岛国看看,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国家?为什么我身边所有去了日本的朋友对于这个小岛国的评价都这么高?
每次和朋友聊天他们总是轻描淡写的告诉我,其实日本城市的建筑和外观都一般,并没有多大特色。
自然风光也不算很吸引人,与中国那些著名的风景地相差甚远。
但是他们都是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在细节、在人文、在管理方面的优势。
貌似白岩松在《岩松看日本》这一本书里面一样也是以一个央视记者的角度来解读日本,我感觉这一本书稍带些官方色彩,访谈较为正式主题凝重,靖国神社,和平博物馆,读卖新闻等,与萨苏的解读日本文化视角略有所不同。
至于深层次的原因我也分析不出来,但是看完这一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对于中国的研究之深刻。
日本已经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用显微镜观察了数十年,而中国对于日本的了解,却还停留在菊与刀等文字上,是中国人太骄傲?还是像朝鲜似的在故步自封?
我了解曾经很多的报道从风格上来讲:中国报道日本,多是从历史的角度,如耳详能熟的影视题材的二战描述;日本对于中国的观察则更侧重于现今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趋势甚至于中国人大会议的召开。
我们中国普通民众对于这一衣带水的邻国的了解想必也挺少的,似乎中国永远只需要几个日本问题专家就可以解决所有将要发生的问题。
上星期的周日参加了topys顶尖文案的一个创意公开课,分享嘉宾是佐藤卓老师(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的一个作品剖析会,短暂的2个小时的确不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日本设计的文化。
但是佐藤卓老师分享的很多创意作品经验真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佐藤卓老师首先开场就分享他自己的身份,他说他目前在日本的东京工作,他平时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平面设计这么简单,他可以把自己懂的范围囊括在内了。
学习之处:他的这个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现在所处的各行各业,我们一样需要保持一颗“空杯”的心态,我们需要接受各种各样不同的观念,设身处地的尝试去理解出现的那些不同的境遇。
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的区别不一样,因为人是一种具有受神所指示而进行支配的高等动物,还是一个被称之为一个自然中的人。
有些人就会说人是一个机器,只要它不停地运转,就会将那一种种思绪思想不断地得到升华,而有些人就会认为:人是一种具有较高感觉能力的动物,是感性的,但又在不断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够帮助人从感性认知从而拓展到理性认知,才会使人由此而变得更有文明、更有智慧的人。
或许今天的你是一个“天才”还是“神童”也是需要学习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
佐藤卓老师其次是分享他的兴趣爱好,他说他特别的喜欢冲浪,即使今天的他年纪有点大了,还是不断的去练习。
冲浪这种运动需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力,培养我们与众不同的爱好或者说是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帮助我们工作,更好的去生活。
佐藤卓老师平时喜欢冲浪,他回忆他有一次一个客户就是需要这种户外活动的作品,所以熟悉冲浪的他就结合中国爱好设计出不同版本的芭比娃娃。
他的这个爱好在一定程度帮助了在事业上获得更多的成功的可能性。
在此期间还给我们分享他给日本北海道大学设计的logo的意义,到金则21世纪美术馆的130周年的纪念日logo的设计以及21-21博物馆水展作品、盖浇牛肉饭背后的故事啊!Ah!あ包包、NHK的大米作品、明治牛奶作品分享的故事 。
他利用一个小时十分的时间分享他当时设计这些照片的构想、细节问题。
如果你是乙方在服务甲方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对方没有想到的地方入手,作为一个稍微专业的工作人员很有必要把自己正确的想法加入进去,尽可能把作品设计最漂亮,达到对方满意的程度。
他站在一个设计师的角度给我们分析很多在设计方面的可能性,我们的确需要去学习他这种留意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善于发现美的精神。
一个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需要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喜欢容纳更加多好玩的、周边的所有东西和我们需要掌握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