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的军队攻齐。齐湣王骄傲自恃,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联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触子率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
双方在济水之西展开决战,史称“济西之战”。
齐军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的法令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结果,当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触子逃亡,不知下落,副将达子收拾残兵,退保都城临淄。
齐军主力被消灭后,秦韩两军撤走。乐毅派魏军南攻宋地,命赵军北取河间,乐毅自率燕军向临淄实施战略追击,继续追歼齐军,并攻占了齐国的国都临淄。
齐湣王被迫出逃,后被楚相淖齿所杀。
乐毅攻克临淄后,采取德政,以收取民心。他申明军纪,严禁掳掠,废除了残暴法令和苛捐杂税。然后兵分五路,以彻底消灭齐军,占领齐国全境。仅六个月的时间,燕军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城未被攻克。
乐毅又重新调整部署,集中右军和前军攻莒,左军和后军攻即墨。即墨军民在守将战死之后,共推齐宗室田单为将,坚守抗燕。莒和即墨,成为齐国当时抗燕的两个坚强堡垒。燕军围攻莒和即墨一年未下,乐毅遂改用攻心战,命燕军撤至距两城九里的地方设营筑垒。并下令凡城中居民有出来的不加拘捕,有困难的予以赈济,以争取齐民。如此相持三年之久,两城依然未被攻下。此战即所谓的“即墨保卫战”,或日“即墨之战”。
田单智谋超群,知己知彼,在国破城围、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势下,坚守孤城,麻痹燕军。并且利用敌人的矛盾和弱点,积极创造反攻条件。在时机成熟时,田单下令以“火牛阵”进行夜间突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终战胜了燕军。
“即墨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