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设计模式——中介者模式

介绍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中介者模式包括以下角色:

抽象中介者(Mediator)角色:定义出同事对象到中介者对象的接口,其中主要方法是一个(或多个)事件方法。

具体中介者(ConcreteMediator)角色:实现了抽象中介者所声明的事件方法。具体中介者知晓所有的具体同事类,并负责具体的协调各同事对象的交互关系。

抽象同事类(Colleague)角色:定义出中介者到同事对象的接口。同事对象只知道中介者而不知道其余的同事对象。

具体同事类(ConcreteColleague)角色:所有的具体同事类均从抽象同事类继承而来。实现自己的业务,在需要与其他同事通信的时候,就与持有的中介者通信,中介者会负责与其他的同事交互。

示例图如下:

中介者.png

中介者模式的简单示例

小明的店铺主要是卖键盘和鼠标以及组装电脑,而顾客小红想要买一台组装电脑,但是由于卖电脑的店铺实在太多和里面水分太多,为了避免受骗,小红去找了一家信誉很好的中介来帮忙处理。

抽象同事类Colleague角色,用于下面店铺和顾客继承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lleague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rotected Mediator mediator;
    
    Colleague(String name,Mediator mediator){
        this.name = name;
        this.mediator = mediator;
    }
}

具体同事类:顾客

public class Customer extends Colleague {
    
    public Customer(String name, Mediator mediator) {
        super(name, mediator);
    }

    /**
     * 与中介者联系
     */
    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 {
        mediator.constact(message, this);
    }

    /**
     * 获取信息
     */
    public void getMessage(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顾客:" + name + ",  获得信息:" + message);
    }
    
}

具体同事类:店铺

public class Shop extends Colleague{
    
    public Shop(String name, Mediator mediator) {
        super(name, mediator);
    }

    /**
     * 与中介者联系
     */
    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 {
        mediator.constact(message, this);
    }

    /**
     * 获取信息
     */
    public void getMessage(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店铺:" + name + ",  获得信息:" + message);
    }
}

抽象中介者Mediator角色,提供一个联系的方法

public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
    //申明一个联络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 Colleague colleague);
    
}

具体中介者,从代码可以看出,中介者引入了所有的Colleague角色,然后在两个具体Colleague角色中流转,封装了一些交互操作。

public class MediatorStructure extends Mediator{
    
    private Customer customer;
    private Shop shop;

    
    public Customer getCustomer() {
        return customer;
    }

    public void setCustomer(Customer customer) {
        this.customer = customer;
    }

    public Shop getShop() {
        return shop;
    }

    public void setShop(Shop shop) {
        this.shop = shop;
    }

    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 Colleague colleague) {
        
        if(colleague instanceof Customer){
            //顾客来询问,中介去问店铺,店铺获得消息
            shop.getMessage(message);
        }
        else{
            //店铺回复,中介通知顾客,顾客获得消息
            customer.getMessage(message);
        }
    }
}

顾客通过中介去拿到一份电脑组装的清单,店铺通过中介返回一份电脑清单给顾客。顾客与店铺并没有直接的引用关联,都是通过中介来实现。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一个店铺、一个顾客、一个中介
        MediatorStructure mediator = new MediatorStructure();
        
        //店铺和顾客只需要知道中介即可
        Customer customer = new Customer("小红", mediator);
        Shop shop = new Shop("小明", mediator);
        
        //中介要知道店铺和顾客
        mediator.setCustomer(customer);
        mediator.setShop(shop);
        
        customer.constact("我想要组装一台电脑,价位在5k左右");
        shop.constact("好的!这是5k的配置信息,请查收...");
        
    }

}
输出结果

店铺:小明, 获得信息:我想要组装一台电脑,价位在5k左右
顾客:小红, 获得信息:好的!这是5k的配置信息,请查收...

总结

中介者模式的优点

  • 松散耦合
    中介者模式通过把多个同事对象之间的交互封装到中介者对象里面,从而使得同事对象之间松散耦合,基本上可以做到互补依赖。这样一来,同事对象就可以独立地变化和复用,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牵一处而动全身”了。
  • 集中控制交互
    多个同事对象的交互,被封装在中介者对象里面集中管理,使得这些交互行为发生变化的时候,只需要修改中介者对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已经做好的系统,那么就扩展中介者对象,而各个同事类不需要做修改。
  • 多对多变成一对多
    没有使用中介者模式的时候,同事对象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多对多的,引入中介者对象以后,中介者对象和同事对象的关系通常变成双向的一对多,这会让对象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实现。

中介模式的缺点

中介者模式的一个潜在缺点是,过度集中化。如果同事对象的交互非常多,而且比较复杂,当这些复杂性全部集中到中介者的时候,会导致中介者对象变得十分复杂,而且难于管理和维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