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读陈虎平的《打破自我的标签》,因为思想密度很高,就像《经验的疆界》一样,所以,没法一口气读完,只能挑章节地阅读和吸收。
弱关系与实力是平行的
没有实力(财富、权力、知识、信息)的人,只有强关系,没有多少弱关系,只有亲朋好友、同辈同学、工作同事,很少有其他社会联系。这既可能与他实力不足有关,也可能与他在社会关系方面的行为习惯有关。 现象层面,有两个可以观测到的现象,一,有些不见得有什么本事的人,也不怎么聪明,但善于经营网络,混的很不错;二,有些有实力的人,可能因为性格、习惯等原因,与外界接触很少,失去放大效果的机会。
最理想的组合,有实力+弱关系。
弱关系可以成就梦想
实力强的人,一个萝卜一个坑,有多少努力做多大成绩,自己得到的,都是自己的辛苦和智力换来的,得不到的,也不认为就该得到。这样的思维,其实是在预设,社会成绩的获得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因果关系。
社会本质是网络状的,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一些人并不那么辛苦,所获得却极多,在于社会网络资源,他们能够利用社会网络的平台,去撬动更多的资源。与此相悖的是,我们的教育往往告诉孩子,不要钻营,不要在人际关系中浪费精力。
学习好的孩子能够走出来,一定要经历行为模式的升级,打破过去的路径依赖,从会考试,自己努力,到会加强弱联系,经营社会资源,不仅用自己的力量,而且用平台、组织、系统的力量去取得成果。他乐于分享自己的资源,虚心、归零,向其他人请教,学习不同专业的新思维,结交不同领域的新朋友。
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对象进行的
聪明人的问题,掉在自己的陷阱
弱关系里的人,才具有与你显著不同的技能和资源。工商业社会要有成绩,一定是团队合作的成果,个人做不了多大的事。独干几乎必败。
真正聪明的人不拒绝向优秀的人学习,不需要以独自思考来证明自己,总去寻找最好的信息源,吸收和利用,勤记笔记,听各种讲座,以正面态度对待优秀的人。
社会是一个多层系统,成功也是,必得有很多个人天生不具备的要素来配合,一定要放低自我。
人的改变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自己的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各项专业技能和经验,积累多了,就能解决一些问题带来收入。但个人再聪明,也做不了多少事。外因就更重要了,个人以外都是外因。一个人努力还是一群人?加入团队,做出需要多种技能的产品;加入公司,接入多层系统,与客户、政府、资本市场连接,其效果是非线性的。选择什么朋友、团队、公司,有时比个人才能还重要。
实力不是人脉的先决条件,不是先有实力才能培养弱关系,它们完全可以平行准备。实力是在自己控制下的线性积累,弱关系是高度不确定的网络效应,这两种思维高度异质。所以,先实力后人脉有可能为自我封闭背书,同时培养两种能力才是最佳选项。实力和人脉都要不断练习、深度练习,人脉也是一种技能,绝不比解题、建模容易。
人是自然和社会演化最伟大的奇迹,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没有接入不断发展的新平台、新前沿,没有为行业、为社会做点事情,悔恨是不可避免的。始终要注意个人小目标和国家大目标的协调,这样,个人的系统才能高效而持久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