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风雪夜归人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285°。此时,北方进入了“三九冰上走”的严寒时节,端一盆水出门,用不了多久就会结冰。气温徘徊在零下十几度之间,孩子们可以在被浇灌的农田里溜冰了。大雁感受到阳气开始北返,喜鹊也开始衔枝筑巢,为繁衍后代做准备了。
下午自习,偏西的太阳逐渐减弱,早上的晨诵是属于英语的,我们只能将迎接小寒的时间延迟到了下午。
读着二十四节气歌,凝望着屏幕上一行行已经走过的节气,喜欢沉思的少年的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我们约定大寒的最后一天一起告别节气课程。
经历过二十二个节气的三候学习,对于节气的变化,少年们已经能够建立起联系,当看到感阳气而北返的大雁的时候,轶轩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呀,还记得她们刚刚飞走。”我问:“是哪种动物最先感受到了阳气?”晋薇说:“老虎”,有同学说“麋鹿”,翻阅着大雪、冬至的物候特征,我们终于明白,率先感受到阴阳之气转化的是老虎;麋鹿的角在冬至感阳气而发生变化;进入小寒,许多禽类开始出现了求偶现象。愉快地探索着小寒的节气现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歌出现了——
按照往常的惯例我们是会沿着课程组提供的资源一步步跟进的,但这次没有,屏幕上只有一首诗,因为总觉得“拿来”的东西不能深入到自我的生命中,一首诗没有打动我,怎么能打动学生,于是,一改往常的一页页“无我”的翻阅朗读,我以三个问题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题目怎么理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谁看到的景?”“风雪夜归的到底是诗人还是白屋的主人?”对于第一个问题,一贯擅长解诗的梁轶轩率先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下雪天,诗人住宿在了芙蓉山主人的屋子里。但是面对后面的两个问题,教室里出现了争议,于是,在争论未果之后,我们打开干老师的导读,聆听他的解读。
说句实在话,这是一年来,最有价值的一次导读齐读,因为大家都遭遇到了困惑,在无解的时候阅读,同学们读的都很投入,我闭着眼睛静静听着,终于明白原来风雪夜归的不仅是主人、诗人,还有我们。因为每个人都终将要成为一个旅人,每个人也都终将要回归,但是,成为旅人是必然的,回归却未必,萧红离开呼兰河再没能回归,鲁迅离开绍兴的百草园终究没能回归,无论归与不归,故乡那座风雪覆盖的白屋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静等归人。
带着浓浓的旅人无奈的情思,我们一次次深情悠长地朗读着刘长卿的诗句,仿佛出现了驼铃声声里,那一个个渐渐模糊的背影……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屏幕上那座白屋凝望着我们,正如我们凝望着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