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雨果
特别值得读。
这是我第二遍读这本书。模糊记得是个动人的好故事,出于怀旧心理,又读一遍。对于公认的名著,多读几遍有益无害。而且年龄和阅历已不同当初,再读同本书时那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让人惊奇,也让人欣慰。
第一次读《悲惨世界》,确实心有震动。但我只当它是个不同寻常的动人故事,仅此而已。
第二次读,故事情节不再是最刺激吸引我的地方,我开始揣摩人物的心理(即是作者的心理),作者想通过人物表达的个人思想。越厉害的作者越能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传达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中影响读者。
我们读书其实不是在读故事而是在读思想。
最讨厌“对穷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及对当权者的无情批判”之类的书评,虽然从小学校就是这么教的。我没有看到所谓的同情所谓的批判,我看到的只有人性。贪婪,残忍,善良,仁慈,温柔……穷人有,富人亦有,人性是共有的。仅仅以穷富分类对立,恐怕太狭隘,也不会是作者的本意。
1. 越弱越受欺凌。恃强凌弱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的本性。玩弄芳汀抛弃孩子的富家浪荡公子最后给芳汀的信里有段话很有意思,大致是:跟你只是玩玩而已,现在玩够了,该回家了,娶个门当户对的老婆,过体面人的日子,该当乡绅当乡绅,该当法官当法官。 很吓人,政府部门里都是这种下三滥,还能指望给弱者谋福利主正义?主人公冉阿让为饥饿的孩子偷块面包就被判五年苦役,从而家破人亡就是例子。
2. 心态正,前途光明。服了19年苦役的冉阿让出狱后心怀对人对社会的憎恶,很大可能会再度入狱,很幸运,他遇到了仁慈的主教。尊重,宽恕,雪中送炭的物质援助和精神指引,唤醒了冉阿让人性中的光明部分。再出场时,他已经改名换姓富甲一方了。与之相反的,原本美丽可爱的芳汀姑娘丢了工作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穷困堕落,在丑陋中悲惨死去。
3. 积极行动,及时止损。芳汀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客店老板家,自己回老家打工挣钱。客店老板一而再再而三地以珂赛特来要挟敲诈芳汀,直至把她逼进泥潭深渊,万劫不复。在这过程中,芳汀怀疑过,她也动过把女儿接过来的念头,但最后放弃了。她把头发卖了牙齿卖了最后把自己整个卖了,还是填不满客店老板的血盆大口。她一厢情愿地幻想着女儿过着幸福快乐日子,而其实女儿一直遭受客店老板一家的虐待。她因为未婚生女的不道德行为被揭发而被工厂辞退,有人劝她找市长(改名换姓的冉阿让当上了市长)说清实情寻求帮助,她不去,嫌丢人。就这样她一直走着下坡路,直到死路。
4. 不管你遇没遇到见没见到,你都得相信,这世上有好人光辉得让人仰视,有坏人卑鄙得令人发指。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有必要一争高下吗?人性善恶并存呀。所以说人人都有两面性。善强大了,恶便萎缩了。冉阿让人性中善的光芒曾一度亮瞎了法庭上所有人的狗眼,却照亮了他们心中的阴暗。冉阿让听说“冉阿让”被捕了,并将做在法庭被判刑。当然被捕的冉阿让不是真的,他只是被人误以为是本尊而已。一边是蒸蒸日上的事业和光明的仕途,一边是重回暗无天日的苦役犯生活,但却能解救一个无辜的人 ,这是秘密的心理斗争,就算冉阿让脆弱地选择了后者,也是天知地知其他人不知。但他最终当众坦白了自己的身份,解救了那个无辜的替罪羊。书中的反面人物原客店老板德纳第却是个浑身冒坏水的狠角色,坑蒙拐骗,敲诈勒索,劫财害命,杀人放火,他样样干得漂亮精通。坏人以坏为生,没错,德纳第就靠做各种坏事生存。他对芳汀母女的迫害让人不忍去读。如果一个坏蛋对自己所做的任何坏事都没有良心上的不安,那他就永没有向善的机会了。
5.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我常想,德纳第这样坏,很大程度上是好人给惯出来的。软弱善良的人一再让德纳第得手,让他越发变本加厉肆无忌惮,正常营生都没心思干了,专门干些欺骗勾当乞求施舍。冉阿让真诚想帮他,他却设陷阱诱捕他,企图像勒索芳汀一样以珂赛特为筹码勒索他。无条件的施惠可能会毁掉一个人,让他怀抱侥幸,沉沦在不劳而获的幻想里无法自拔。而大善应该是提供让人发挥自身价值和能力的机会,让他自食其力,获得财富和尊严,而不是对施舍者的仰望和崇拜。冉阿让改进了工厂的生产工艺,给穷人们提供就业机会,才是造福一方福泽万民的大善。
并不是每本书都配得上开卷有益这个词。有益与无益,我个人认为很好区分: 前者重在思想刺激,后者重在感官刺激。一个让读者思想蠢蠢欲动,一个让读者肉体蠢蠢欲动。网络小说动辄腹黑,高冷,霸道,妖娆……典型的感官刺激文学,除了让人想入非非,真不知还有什么意义。要丰富思想充盈灵魂,还是看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