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02:从我不要到我想要
书籍:《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文化发展出版社2012年8月版
学习目标:通过本拆页的学习,学习者能够运用意义转换法,实现从我不要到我想要的转化
R原文片段 P14页
远离节食的减肥
如果不戒掉高热量的食品,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减肥或改善健康状况呢?最新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当然,我不是说那些神奇的药丸——那些号称可以帮你燃烧脂肪的药丸,实际上却会在你蒙头大睡时让你增重。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独特的研究。他们关注的是被试者应该吃些什么。他们没有列出哪些食物是不应该吃的,也不关注减少摄入的卡路里,而是说明适当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能使人快乐。这个项目要求被试者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健康状况,比如体育锻炼,而不是思考什么是不能做的,或哪些东西是不能吃的。
从本质上说,这个研究项目把“我不要”变成了“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战。他们让被试者把追求健康当做任务,而不是把抑制食欲当做任务。这个研究展示了,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是行得通的。2/3的被试者听从了研究人员的建议,他们的体重显著减少,并在接下来的16个月里保持减肥成果。(和你最近的节食结果比一比吧。我相信,平均只需16天,你减掉的体重就会反弹。)他们]还提到,在参与这项研究后,被试者对食物的欲望降低了。他们在压力、庆功宴等可能引发暴饮暴食的因素面前也更能控制自己了。重要的是,那些对食物的态度最摇摆不定的女士反而减肥效果最明显。少一点冷冰冰的禁止,反而让她们更能控制食欲了
意志力实验: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
即使是不打算减肥的人,也能从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的成功中得到启发。当你面对“我不要”的巨大意志力挑战时,可以试着采取以下策略
除了“我不要”,你还能做什么来满足同样的需求?许多坏习惯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而形成的,这些需求可能是减少压力获得愉悦,也可能是寻求认同,你可以关注这些需求,用有同样效果的健康的新习惯来戒掉坏习惯。我的一位学生想戒咖啡,所以就用喝茶来代替喝咖啡。茶和咖啡有几乎相同的作用,能给你休息的机会,能提神,能端着到处跑,而且不用摄入那么多咖啡因
如果没有了坏习惯,你还能做些什么?你可以做其他有趣的事来代替坏习惯。大多数的癖好和消遣需要从生活的其他部分抽调大量时间和精力。有时,关注错失的机会比试着戒掉坏习惯更有激励作用。我的一位学生是电视真人秀的发烧友。但当她为自己设定了提高厨艺”的目标时,她就成功关掉了电视,并把更多时间放在琢磨厨艺上。(她成功的第一步就是用厨艺节目代替真人秀,接着从沙发上移动到厨房里进行实践。)
可以通过重新定义我不要”的挑战,把它变成我想要”的挑战吗?有时,同样的行为会被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支配。举个例子来说,我的一位学生把“不要迟到”重新定义为“做第一个到的人”或“提前5分钟到”。这或许听起来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他发现,自己变得更有动力了,也没那么容易迟到了。因为,他把“按时到达”变成了一场他能获胜的比赛。如果你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么,你就可以避免“反弹”效应带来的危害如果你想做这个实验,请先花一周时间来关注你想做什么,而不是你不想做什么。在这周的最后,想一想你在旧的我不要”挑战和新的“我想要”挑战中分别表现如何。
I拆书家讲解
这个拆页讲:当我们面临“我不要”做的事情的时候,通常觉得“不做这件事”特别难,就需要我们用意志力来去挑战它。回想一下,当我们面对“我不要”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天啊,太难了”“我做不下去”“我好无奈”,然后就没有力量前行了。也就是说,当你关注“我不要”的时候,一是情绪,二是行动。譬如你要减肥,本来你不应该吃甜食,但你没有控制住就吃了,吃完后就有抱怨的情绪“我减肥没有成功”。拆页中给出的两个案例,都实现了从“我不要”变成“我想要”的成功逆袭。
但如何实现“我不要”变成“我想要”呢?拆页中为我们提供了2个方法:
1.意义转换法:把负面的情绪或行动转化为正面的情绪或行动。用于同一时间内必须要做的事情。要赋予新的意义,把否定词变成肯定词,否定的行动变成肯定的行动。
所以,当我们每一天说到一些负面词汇或否定词汇的时候,我们能有意识地把它转换为正面的词汇或正面情绪的时候,就是把“我不要”转化为“我想要”的状态了。
举例:
不要迟到——提前5分钟到,做第一个到的人
别摔了杯子——抓紧它慢慢走
这个ppt不应该做出这样——这个Ppt可以改善的点有
不要说同事坏话——请尊重同事,珍惜同事友谊。
2.用新的习惯来代替它。用于同一时间内可以做,但不一定要做的,可以用其他来代替。比如拆页中的发烧友,就是通过用厨艺节目这一新习惯成功代替了真人秀节目。
I我的理解:
在我们不愿意做什么事情,产生抵触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尝试变通自己的思维。
可以问问问问自己做这件事的动力,也就是“意义转换法”。
或者,告诉自己不要完美主义,可以从一个微小的行动开始,用一个新的微小的习惯替代它,然后再循序前进。
A1(联系过往经验)
回想在过去的一周里,自己设定了某一个目标,如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跑步,阅读完《自控力》等,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感觉到困难、无奈,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呢?请简单描述下你的故事和当时的情绪,并用小便签写下当时令你陷入负面情绪的一句话,譬如抱怨的话。
①比如,对于写拆页,我就感觉很无奈,虽然没想过放弃,但是其实一直有在逃避这个问题。每每海哥问我什么时候把21个拆页给他,我总是拖拖拖。
但还是让我行动的原因就是“意义转换法”,因为如果我完成拆页,就可以进入“拆书家俱乐部”,然后就可以开始拆书家升级,让自己的成长更快,还可以去做自己的读书会,变相完成自己当老师的愿望。
那么此时,“写拆页”这件事通过“意义转化法”变成“可以实现自己当老师的梦想”,所以,让我愿意坚持下去。
②再比如,我在过去,想要早起,提前起床半小时。我早起是因为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和学习。确定自己起床的动力和想要做什么之后,我就通过,每天早起五分钟,来达成了自己早起的目的。
这里用到的就是“用新习惯代替它”,把“早起半小时”用新习惯“每天提前五分钟早起”来代替它。
A2(规划应用)
想想未来的一周,你同样遇到了上周的问题。请运用拆页学到的意义转换法,试着把这个负面或否定的一句话转化为正面的。
正面负面词汇:
否定词:不要、不想、不愿意、就不、才不、不让、不应该、不可以、不得、不然、必须、“不”、“弗”、“毋”、“勿”、“未”、“否”、“非”……
肯定词:请、要、想、愿意、试一试、是、就是、对、绝对、然、当然、肯、肯定、好、可以……
负面情绪词汇:懊恼、埋愿、自责、皱眉、怒吼、绝望……
正面情绪词汇:乐观、自然、自信、笃定、坦然……
多数人在冲向目标、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从而带来的是错误的行动。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尝试运用意义转换法,多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么,这样的话就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我的A2:
①我就不想背我们单位的考试题,因为它太无聊,太无趣了。
如果用“意义转换法”,我可以这样想:
如果背下考试题,我就基本掌握了记忆的方法,在此之前我可能要先读一些关于记忆方面的书籍。即便不读这些关于记忆方面的书,我也可以想,可以利用手绘,帮助自己记忆,这样也提高了自己手绘的能力。相当于如果背下考试题,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复利,比如记忆方法、手绘、单位奖励、荣誉等等。
②我也不想背科目一。
用“新的习惯替代它”,我可以从每天背一道题开始。规定自己在睡前,背下一道题,然后还可以发到微博或者朋友圈,让别人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