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showhand,首先给你看一首诗。
示子遹---陆游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剑南诗稿》卷七十八
首先为了方便你阅读,我给你做一些小小的注解。
1:遹:读(yu),第四声,没有实际意义,是个语气词,有种语重心长的感觉。这首诗是陆游84岁的时候给儿子写的,相当于是信的感觉,我说是信的感觉的意思陆游给儿子写的时候,没有家训的感觉,就像是在跟儿子谈心,说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总结的经验。
2:本诗的诗眼是最后一句:“功夫在诗外”。是作者对自己一生学诗精炼总结,也是作者对人生诸事的精炼总结。
陆游是中国作诗最多的诗人,可能也是中国古代诗人中经历最为不凡的人了,他不但文采好,写的诗歌多,而且能够参与处理政事,而且更能驰骋沙场,保境安民。陆游生活的年代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段时间,所谓正是家国破碎,民不聊生的时代。所以自然陆游一生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今天在这里我就不展开描绘陆游的生平事迹了。
我今天只讲一点,就是陆游身上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那就是践行精神和实事求是。
想必我们都知道,陆游的另外一一句诗,那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说明陆游陆游是一个极具践行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人,从北宋扬文抑武和科举至上的朝代,能够说出这样子的话,更加显得难能可能。比如那句著名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北宋真宗皇帝说的。
下面我就从爱国这件事情把他和另外两个诗人做比较,你就能够看得出其中的区别了,这两个人就是屈原和杜甫。李白就算了,李白就是个浪子。
首先我们来说说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今天我们不谈屈原的诗歌,谈一下屈原爱国的方式。屈原爱国的方式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抱怨“。
屈夫子看到国家蒙难的时候,是在抱怨国家没有看到自己的力挽狂澜的才能,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所以感觉整个人被世界抛弃了而不自知。狂傲的人能够写出伟大的诗句,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往往无法控制自己自负,稍微受到冷落,就会觉得整个世界的人都不理解自己,所以这样子的人可以像屈原一样的成为伟大诗人,却成为不了把事情做好的人。这样子的人可以成为路上闪烁的灯塔,可是我们大部分都只是默默行走的路人。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杜甫,杜甫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们今天也不谈杜甫的诗歌,谈一下杜甫爱国的方式。杜甫爱国的方式和屈原的不一样,也是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委屈“,一个受气包的感觉。
杜甫所处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国家被闹的一团糟,所以就跟一个普通民众一样,流离失所,尝遍饥荒,战乱之苦,所以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以有《兵车行》,杜甫能够感受到国家的疼痛,但是杜甫却止于感受,所以写出的诗格外能够打动人,但是却看不到其践行。
但是陆游确实不一样的,完全看不到起抱怨,也看不到起委屈,看到的是奋起抗争,看的是竭力践行,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便到了最后要去世了的时候,还跟他儿子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其中看不到思考抱怨之气,也无委屈之声。想到的都是去践行的事儿。
我觉得陆游这样子的人格特质,对我而言特别有启发意义,既不自负到自诩为天纵英才,容不得别人的一点点忽视,也不像杜甫那样,整日呜呜咽咽,不奋力去抗争。这个就是所谓的:“中庸”,不偏不倚,不自恃过高。不妄自菲薄。
当然我今天就是对三个人格特质进行简化的描述,具体的情况比想象中的复杂的多的多。也没有褒贬之意。
所谓 “功夫在诗外”的意思就是,就是说我们要写好一首诗或者做好一件事情,这首诗或者这件事,只是一个中心,真正的决定的是包围这首诗和这件事情的外围的宽度。打个比方,就像堆一对沙子,沙子中间的尖尖有多高不是取决于沙子尖尖哪里的状态,而且取决于周围有多少沙子支持着它。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人格特质就是支持我们把事情做好的一个最重要的外围,我们拥有一个不偏不倚的特性可以让我走的更顺利。修炼我们自己的性格,对于事情的态度,对于我们做好一件事情是极其重要的。
到了今天或许杜甫和屈原的诗歌比陆游的更有诗意,更有艺术价值,但是陆游的诗歌和行为准则却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向前走。
首先我们来谈谈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