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情势,要在艰难中前行,就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突破经济发展重难点问题,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上,要始终站在为了人民的出发点上谋发展,动力才能够源源不断的扬帆起航;要坚持掌握为了人民的舵,方向才能够不偏不倚。
一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二是要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必须自觉对标先进,深入查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在自我革新上求突破,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宗旨意识的现象作斗争。人们常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你是重还是轻;老百姓就像一面镜,知道你是浊还是清。我们为人民群众办事,必须多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我们共产党人的新变化、新气象。
三是要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年轻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切实拓宽便民通道。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我们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年轻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怀揣深厚感情,深入基层一线。带头“走村入户”,主动“上门服务”,把上级的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切实拓宽便民渠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尤其要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方面为脱贫户提供真真切切的帮助,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做细做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