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运营
个人思考:运营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微信群,都属于运营的范畴。
以微信群为例,有时因为个人兴趣或者盈利目的,会有人创建一个微信群,刚创建时,规模不小,大家也比较积极。可是渐渐的大家开始偏离最初的方向,有人长期潜水、有人发广告、有人发小程序,久而久之,群里信息杂乱无章,群主也没了耐心继续经营,任由大家发展,甚至会直接解散微信群,这便是“野性运营”的结果。比如文章互赞群,很多最后都变成了大家甩文就走,没有互动,导致大家的文章打开率都很低。
如果已经遇到了上述问题,我们就需要寻求运营之道。如果还没有遇到以上问题,也应该具备忧患意识,思考今后可能面对的问题。
运营相对成熟的状况:稳定的学员和老师,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实现产品迭代。产品的迭代思维,就是产品区分初、中、高级,让用户可以升级复购,使用户的购买能力最大化。
个人思考:不少人能看到市场需求,通过简单的途径就能吸引不少人加入微信群,但是转换率比较低。
比如在简书平台,不少人看到了当前知识付费的市场,看到了人们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需求,留了自己的微信号,建立了微信群,但是效果好的并不多。
免费赠送课程、发放礼物、进行抽奖等,都是当前吸引人关注公众号、加入微信群的常见手法,但是不少人领完就走人,因为群里提供不了更多、更好的产品来留住用户,即便不取关、不退出,也会变成死粉,很难活跃起来。而一旦提到付费,更加没人参与了。付费产品可能并不贵,人们却从不在这上面浪费一分钱。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产品没帮助,也因为对这个产品没信心。
所以不仅需要学习用户运营思维,还得有好产品。产品与运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运营背后其实是人性
个人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户一方面不愿意在付费产品上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却经常冲动消费。
曾听一名健身教练说学员不愿意买近千元的私教课,却会用花呗买上万元的衣服。健康和衣服哪个更重要,大家都能判断,但是人常常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如果只从单一的角度出发,很难打动用户。就像私教课,如果只说有助于健康,是没办法售出课程的,因为大部分人感觉自己都是健康的,熬夜、通宵都没问题,何必花钱去健身呢?那为什么会去买昂贵的衣服呢?因为漂亮,因为不买可能就买不到了,因为有折扣等等。
因此,人性的弱点的确就是运营的机会。但最好是能提供真正有帮助的产品,这样才更利于下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运营两个方面:1.用户运营;2.产品运营
个人思考:产品与运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运营的目的:好产品、个人品牌、赚钱
个人思考: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打造个人品牌,而打造个人品牌,前提是找准定位。
建议以自己的兴趣为向导。2018年我花了不少时间在自媒体写作上面,但更多的时间是用在找定位上面。从我的工作出发、从我的生活出发,我都进行了尝试,绕了不少弯路,到目前也没有完全找准,但在不断尝试和调整。
兴趣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即便某个产品很稀缺、很有市场,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全身心投入,这种选择坚持不了多久。
用户运营思维:1.用户是上帝;2.换位思考;3.寻找运营差异点。
个人思考:以上观点,估计大家在给别人讲道理的时候都会提到,但真正做起来却比较难。
尤其是换位思考,很多时候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亲身经历,就谈不上换位思考。比如抑郁症,很多人觉得自己能理解抑郁症患者,不就是情绪低落嘛,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很容易换位思考,说几句“想开点”、“你要勇敢”、“你要坚强”就能解决问题。但事实上,对生活还能找到意义的人,是完全体会不到对生活失去意义的感受。(我也体会不到,所以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换位思考。)
虽然做不到绝对的换位思考,但还是可以进行尝试的,比如将自己想象成用户。不过我认为做市场调研、发调查问卷、做专访等或许会比换位思考更有助于了解用户。
用户运营三大定律:1.先假设客户不愿意关注;2.先假设客户不愿意行动;3.先假设广告无效。学会提问,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个人思考:“学会提问”算是信息社会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网络,我们基本上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大部分答案,但前提是我们要问对问题。因为搜索引擎有自己的局限性,只能根据我们提问的文字来匹配最佳答案。
维特根斯坦曾说:“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虽然这句话有点唯心主义,但是连问题都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又怎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制定运营计划三要素:1.方向选择;2.路径实现;3.落地手段。
个人思考:方向就是定位。
找到运营的破局点:1.研究运营规律曲线;2.利用杠杆;3.拥有稀缺资源和能力。
个人思考:拥有稀缺资源和能力,除了看到现有的,还要看到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