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考带来的认知觉醒与情绪自由

昨天晚上,同事分享了一本老书《Thanking,Fast and Slow》,是之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尔.卡尼曼的著作,在疫情期间,听到喜马拉雅推荐过,只是听到过本书的简介,没有深入阅读过。今天晚上同事分享的很全面,基本上将书中的重点都分享了出来,可惜网络问题,断断续续听的没有哪么清晰,看着稿件,基本上也就算是了解了七七八八。

听完培训后,又在喜马拉雅把整本书翻出来,快速的将标题和章节看了一遍,感兴趣的章节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遍。这本书总体可以说是基于人体生理结构,遗传基因,机体反馈等研究方向作为理论基础,然后编撰的一本心理学书籍。这本没有从复杂的生物实验和复杂的数据论证来得出结论,而是通过人对于物体或者事物的反应,来说明大脑两个系统,即快思考和慢思考。

快思考指的是人遇到外界刺激是的无意识切快速的反馈,有了自我联想和预测的技能,一般不通过深度思考,会根据潜意识做出高效反应。

慢思考指的是比较懒惰的,而且很难调动起来的深度思考能力,它负责自我控制,具有逻辑和复杂运算,且比较耗费能量的思考模式。

人的大脑都会潜意识的杜绝慢思考出现,因为它费劲儿。会第一时间推荐快思考启动,是因为他是自我保护机制。

通过慢思考和快思考的概念来引申出在如今商业环境下,既得利益者如何利用人脑的快思考赚的盆满钵满,也利用快思考的逻辑框架来控制别人,从而达到目的,比如传销。

记得之前我在团队分享过一本书,是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他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讲解,人类加工情绪分快速通路和慢速通路,大概也就是对应快思考和慢思考。

快速通路调动的是杏仁核,杏仁核是快速识别危险,快速反应,而慢思维调动的就是外界受到刺激的时候,在传递给杏仁核时也传递给了前额叶皮层,大脑的这一块负责理性分析,他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通过信息加工后做出理智的结论。

通过这个慢思维和快思维的探讨,我又脑洞大开的联想到佛学,之前看到一本书,叫做《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这是英译,具体翻译成正确的中文是啥想不起来了,他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证明了佛学当中很多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活着的目的就是繁衍后代,大脑会告诉我们,只要做了跟传播基因相关的努力,比如让你自己更优秀,更漂亮,或者考试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了奖,人都会变得特别开心,而这个开心不是刚开始就让你快乐,是得到这个刺激之后就变得很快乐,所以大脑就会把这个快乐当做诱饵,来促使人们一直去争强好胜。

最近听王路老师讲《金刚经50讲》,佛学中的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其中王路老师提到的忍辱,他说很多时候大家提到忍辱,大多数人想到的忍气吞声。而佛学里面讲的忍辱,不是今天在办公室受到领导批评了,晚上回家对着老婆孩子发一顿邪火。或者在领导这里受气了,对员工发一顿脾气。

王路老师讲到,忍辱的目的是训练“情绪调节”的能力,就是学会不被小事点燃。我的理解是我们昨天讲的思考快与慢的进一步升华,日常遇到事情,就要通过训练来激活自己大脑的慢思考,延长情绪的反应周期,让理性有足够的时间介入进来,抑制快思考的过度激活。

所以理解王路老师讲解的什么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看清真相,而不是改变真相。是摆脱观念的控制,获得内心的平静。

注:本次多次提到快思考或者慢思考,实际英文为Thinking。结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