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大学生,跑来办公室找曾老师谈心。
“老师,我有个男朋友,一直对我非常好,最近他向我提出性要求,说如果我不答应他的话,他就再不理我了,请问我该怎么办呢老师?”
曾老师心想,如果我板起脸来,一本正经告诉她说不可以,那就成了说教,恐怕无济于事;而如果对她说无所谓,叫她自己拿主意,那就成了完全不负责任,所以只能采取另外一种办法。
“你把我的话拿去跟你男朋友讲,讲完后看他怎么反应,我们再走下一步。”曾老师对女学生说道。
“是什么话呢?”女学生一脸兴奋的样子。
“你就问你男朋友一句话就好了——‘你对我到底是关怀呢?还是好奇?”
“老师为何要这样问呢?”女学生不解。
“我们人对异性的朋友,其实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纯粹好奇,一种是关怀。关怀就不急于去了解她身体是什么样。关怀对方,就会尊重对方,就会保护对方,就会替对方设想。如果纯粹是好奇,就表示他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对方,只是想解开内心的谜底。其实关上灯,男女都一样,没什么好好奇的,生理卫生课早已讲得很清楚。”
“哦哦!”女学生似乎还想听老师再说下去。
“你问你男朋友后,如果他说是关怀,那么你就可以这样说——既然是关怀,那么你就会站在我的立场替我想,如果我跟你发生关系,假定我们两个最后没有结果,不能结婚,那我将来怎么办?——你看他怎么回答,他如果说无所谓,那这个人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人,不值得你交往下去;他如果说不好,那不好怎么办呢,他就只有说好好好,那就等到结婚后吧。”
“哇,老师,你说的真是太有道理了!”
“你这样去做的话,他自然就知难而退了。你也不用板脸,更不用迁就他,大家都相安无事,不是挺好吗?”
“是的是的,我回去就照老师的话做!”女学生心满意足地走了。
以上这个真实的故事,来源于我听曾仕强教授讲的系列课《爱情与婚姻》。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忽然觉得自己领悟到了什么叫做“引导”。
“引导”这个词,我相信各位在很多场合都听到过,特别是在教育学生、教育孩子、以及教育部署这些情况下。但是,如果真要你自己去解释一番,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甚了了,更别说“引导”该怎么做了。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是对这个词模棱两可,从没听到过任何人去真正解释清楚这个词。我自己也没有去专门查阅百度百科,因为我觉得像这样的词,要真正使自己弄清楚它的意思,只能靠悟——只有自己悟出来的,它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了。
幸好,我觉得自己这次算是悟出了一点眉头。
做过老师的、做过家长的、以及做过领导的,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这样一个相同的感受,就是当你在教育学生、教育孩子、以及教育部署的时候,你发现你的说教往往无济于事。表面上ta可能应承你说是是是,但其实ta内心往往是排斥的。因为中国人其实是很反感别人跟ta讲什么大道理、灌输什么价值观之类的,也不喜欢听别人命令去要ta做这做那,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
比如很多家长常常会遇到的这样一个案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你带着你的小孩去商场玩。商场里有一家很大的玩具店,你的小儿子看到后,央求着要你给他买玩具,可你心底压根不想花钱买,因为家里的玩具实在是有够多的了,况且如果就这样一直宠着他、样样顺着他给他买这买那,那以后还得了!所以你这次决定说什么都不能给他买,请问你要怎么做呢?
按照一般父母的想法,肯定是直截了当跟他说不准买就完了,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你家熊孩子开始大哭大闹,搞得商场鸡犬不宁,着实让你面子搁不下来,你准备责骂、打他吧,他可能闹得更凶,所以这实在是一种下下策,对其以后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答案还是“引导”。
你可以这样说,“小明啊,你看爸爸上次才不久就跟你买了一些玩具,你没玩几天就扔在了一边,现在家里都是整箱整箱的玩具,都没地方放了,你如果要再买玩具,那爸爸就跟你送一些玩具给邻居家的小强,你说好不好呀?”
他八九会这样回答:“不好不好,怎么能把我的玩具送给你小强呢!我还要玩的呢!”
“那就对了嘛,正好爸爸这次手上也没带多少现金,所以咱们这次就先不买玩具了,等哪天家里的玩具不占地方的时候,我们再买好不好呀?”
“好”。
不知道听完这个故事,各位是否对“引导”又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呢?我再举一个例子——
张经理这两天接到一个新的任务,要求在一周内完成。可到底派谁去呢?现在各个主管都全力投入在自己的项目中,恐怕没有一个能抽得出时间,但任务既然下来了,就不能放任不管呀!总得要找个人来做,没有时间也要挤出时间做,于是张经理想到了王主管,便把他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请坐,王主管!”
“张经理找我有什么事呢?”
“其实也没什么事情,最近我看到你们各个主管都非常忙哈,这些项目能按期完成吧?”
“如果不出什么差错的话,肯定是都能完成的。”
“嗯嗯,我相信你的能力,我想问的是,有没有哪个项目可能提前一周完成?”
“这个嘛,不是很好说,如果是老手的话,稍微提高下效率,挤出一点时间还是可以的。”
“是这样,最近上头新下来一个任务,我也知道你们都非常忙,可能很难再去接受新的额外任务,但我自己也是实在想不出办法了,任务不能放着不管,但我自己又不知道找谁去做这件事情比较好,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哪位主管现在能去做这件事情呢?”
“嗯……我看还是我自己去算了。一来我是老手了,可以把项目做得更快一些,二来最近我业余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时间还是能挤出一些来的。”
“哎——,那真是辛苦你了哈,真是不得已。我知道你平时做事很有条理,想问题都能考虑得非常全面,所以才请你一起来商量这件事,回头任务结束后,我请你吃饭。”
“张经理客气了,这些是我应该做的。”
从上面这段对话中,我们也能看出张经理真的很善于“引导”,如果他一上来直接安排任务给王主管,我想王主管100个推辞与抗拒。可经过张经理的“引导”后,王主管自发自愿地接受了任务。
所以,最后我们就来总结下,到底“引导”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是本文重点中的重点)
“引”——即“牵引”,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导”——即“导向”,将对方导向最终你想要的结果。
这个“引导”,我想象出了一个大家很容易理解的画面,如下图——
“引导”,其实质就是说设计一个能让ta自我解开答案或谜底的套子/地图/思路/题目等。
上面这张图中的迷宫,就是你设计的一个“套子”,你希望这只老鼠能够按照红线的标识最终
走到奶酪所在的位置。当老鼠走错方向时,它会碰壁,而这个“壁”就是你设定的限制条件,于是老鼠最终就只能按照你设想的这条红线走出来。
整个过程中,是你在牵着它的鼻子走,一步步引导它到最终的出口处。上面文章中提到的3个事例,各位可以一一去对照验证,我相信你一定能对“引导”有深刻的认识。
我们说“说教”≠“引导”,“说教”是什么?是把你的一套看法、道理、价值观强行说给别人听,要知道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其看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再者,很多大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为什么别人不照你说的去做呢?还是因为你没有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引导”,则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ta自发自愿地到达你想要ta到达的地方,因为是ta自己做出的决定,所以ta就很容易去接受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