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对象:《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之《我们重新认识了“机会”》(2017年1月6日专栏文章)
Step1.选摘
如果你回顾过去,一定会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机会。你会为此感到惋惜,捶胸顿足也很正常。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这不是终点。
Step2.思考
尝试像老师说的那样去回顾,深有体会。比方说,看到现在的房价就会想:“为什么当年不早点下手”;看到现在的大学生学习资源这么丰富,就会想:“为什么当年没有加倍投入学习中,抱紧那个图书馆”;看到那些见解独到的牛人都善于挖掘和阅读英语原版著作,就会想:“为什么当年英语应试那么高分,到头来还是听说读写全方位没跟上”。
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了,然后就会讲“ 早知道,我就...... ”
最明显的是去年这波知识付费的浪潮。回头一看,别人都在往前赶,我起步虽不晚,却在原地踏步,那就等于退步了。这种感觉,好比在90分钟的足球场上,87分钟一直在追球和过人,就等那最后3分钟能够踢球入门,结果却没把球射好。现在一想,真是老师所说的“睁眼瞎”,什么现象都能看到,却没有逮住底层的宝贵机会。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只能拍大腿了。
人为什么很在意这些错过的机会,我想跟心理学一个现象有关系,叫“损失规避”——对于相同的一件东西,人们失去它所带来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2006年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基思·陈(Keith Chen)在对僧帽猴进行的一个物品交换试验研究中,发现僧帽猴也表现出和人一样的敏感度,他们对损失的厌恶比对收益的欣喜强两倍。
动物可以如此,但人呢?这种对于损失的厌恶既然已经十分清楚,那持续的时间要自控,不能太长,否则就掉入抱怨的坑里。“抱怨让你无法挣扎”,当你没有力气去挣扎,你还怎么再奋起而追之呢?
所以,每当想起这些错失了机会的时光,可以换上另外一种思维模式去顶替,那就是“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当然,这些错失当中,也能很明显地发现一点,为什么会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除了运气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并没有长远的目标,或是近期清晰的目标。
想想看,那些想要靠投资股市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只要新闻联播上任何一条消息出现,他们会敏感地联想到明天股市很可能有什么机会。而对于没有这种目标的人,怎么跟他说有什么靠近财富自由的机会,怎么跟他说机会窗口要打开,他们通常也是无动于衷的。
Step3.行动
1.错失就错失了,不抱怨,不是得到就是学到,总结经验教训后赶紧出发;
2.抓住年目标制定的契机,将近期目标清晰化,争取抓住下一波机会;
3.紧跟牛人步伐,利用反思日记提升分析能力,学会更快地提前发现机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