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笔记:
1.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够帮助孩子鼓起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第22页)
2.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第30页)
3.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第45页)
如何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
1.不要认为自己不行
成长的路上,孩子可能因为一次失败,或者学习失利,从而产生认为自己不行的想法。这种想法会伴随人的一生。它让孩子无法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没价值。结果不仅使孩子在学习上没自信,也会影响他们解决其他的人生课题。
有时候,孩子不愿投入课题,是不想面对结果。他们害怕付出行动却没有好结果,所以宁愿选择逃避。
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赋予他们勇气,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2.学习应该认真,但不必过于沉重
孩子成绩不好需要道歉吗?
书中说,孩子学习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如果这次成绩不好,不用觉得辜负他人,也不必消沉,只需为“下一次”努力就可以了。
此外,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形成错误观点,使孩子认为没有好成绩就会遭受冷落。同时,不要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不然,他们会更沮丧、更消极。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应该认真学习,但不必让自己的负担过于沉重。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生活中,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行为。他们聊起孩子,多数只提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不行。但这并无益于孩子。
书中说,孩子的缺点像黑暗,投以光明就会消失。其实,就是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比如,孩子的思维跳跃,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发散性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更有创造性。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尽管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父母要尝试着、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的长处和行为中好的一面。
4.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决定人生
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学习不理想时,难免会消沉和产生疑问。这时,父母需要做到两点:
①接纳孩子的真实面。孩子也许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这和父母的理想会有差距。即使如此,父母也要去关注孩子的真实面,不要拿他们与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较。
当孩子体会到父母是无条件地爱自己、接纳自己时,他们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这种安心感会促使孩子更有力量去努力。
②父母别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也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可能让孩子怀疑自己,并产生抵触心理。这些状态,都将使他们无法冷静思考。
作为父母,所能做的、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而不是替他们决定。
我们都曾是孩子,但成为父母后,却忘了小时候希望父母怎样对待我们。
本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不管教”孩子,才是更好的管教,同时也启发我们从孩子的视角理解他们,继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的指导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