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月份我开始正式学习写作,由于自己底子薄弱,所以寻思着去看一些帮助新手写作的书,由于大家都说《成为作家》这本书好,便选择它为我开启写作之路。
《成为作家》这本书为我们解答了一些关于是否适合写作的前期问题,譬如: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作家?写作需要天才吗?作家是可以教会的吗?文学创作需要什么天赋、才能和技艺?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同时作者也指出作家天才论的误区,认为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作者还认为,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她告诉我们写作并不是一件只有有天赋的人才能做到的事。
正如美国作家约翰.加德纳所说的那样,布兰德女士写作《成为作家》的目的,正是为了帮助那些被以天才的名义剥夺了梦想的作家重新燃起希望。
本书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告诉我们作家的基本特性以及想成为作家的一些方法论,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后面的那一部分,因为比起理论,我更喜欢实践。
我对她后面提到的无意识写作训练、学会重新看世界和作家的休闲方式很感兴趣。因为书里说的很多方法都是针对内在修炼,需要长期练习才初有成效,而我感兴趣的这几点,却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为了验证书里的观点是否正确,我开始了以下几大探索。
一,15天无意识写作练习
看了书第二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制作了一个15天无意识写作的计划。其实早在一个月前,我就开始看这本书了,只是因为我当时对读书写作还没个概念,对它有所怀疑,迟迟不实践。但后来我发现我光看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拿她的方法实践一下。毕竟实践是最好的验证,空想永远都体会不到。
按书里说的,尽可能的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也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我老老实实的照做。
写了7天左右,我就开始怀疑自己了。因为我觉得我写的文章没什么高度,每天只是写一些碎碎念,比如写写昨晚自己做的梦,和菜菜产生的误会,还有自己身体的近况......这些看起来都毫无用处,还不是一件完整的事,都不能直接发表出去。
看了自己写的一堆废纸,我很挫败,我都在想我该不该直接放弃?但我还是有点不太服气,都坚持七天了,让我放弃实在有点难看。持续再写几天,终于满15天了,我心中的那块石头才缓缓落下。
既然都已经结束了,不管内容写得好还是不好,显然没那么重要了,随心而去。我把稿子晾了几天,心平气和的回头去看,收获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发现这十五天积累的稿子,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素材库,里面的每一个想法,只要稍加修改,就是一篇不错的小文章。
原来书里说的果然没错,有了无意识写作的练习后,你会发现你的思想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通过无意识练习,我写作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压力,非得要求自己一下子就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只需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快速的记录,事后再修改完善。一个本子,一支笔,缝头垢面,也可以随时随地写下去。
二,学会用新奇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每天15分钟,如孩童一般,用新奇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想法本身就很有趣,我想凡是看到过的都会忍不住想去尝试一下,我也是这样。
这些天因为码字,我很少出门,只要一有机会出门,我就瞪大眼睛看看这个世界。留心观察周边的一切,枯草,落叶,鸽子,鸟,还有可爱的猫咪,甚至光是路上行色匆匆的行人,都忍不住多看一下。
有一次,为了更好的去体验这种快乐,我早上五点起床,不洗脸,不刷牙,直接穿着拖鞋就往马路边窜。看到了好多早起的伙伴,太开心了,回宿舍就立马发了一条说说“看到马路边还有那么多和我一样的动物,很快乐,说明我还活着,这个世界也依旧存在”。
除了这些,我对书中无字游戏也很感兴趣。我发觉自己在走路的时候,脑洞特别大,灵感旺盛。很多时候走着走着,脑袋就一直在不停的写作,只是苦于没法记录。如果边走路也可以边写作的话,那我的大脑一天都不会休息下。
妈妈说,她年轻的时候脑洞也比较大,在他们那一批年轻人中她最会讲故事。每天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动不动就一个玛丽莲梦露。我小时候也听她讲过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之所以脑洞那么大,估计在娘胎里就受到传教。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们都很厉害,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每天和自己说悄悄话,和自己讲述不同的故事,只是没有用文字表述。然而《成为作家》这本书便是通过总结,给我们呈现那么一个事实,给我们成为作家的希望。
《成为作家》比起其他的写作书,让我意外的是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教我如何写作,而是告诉我文字本来就存在,写作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普通人也好,成为作家也罢,这本书确实值得我们好好一看,因为它说的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真实的世界。万一看着看着就效仿的去做了呢,写着写着就成为作家了呢。人生有那么多不确定性,多看一种人生兴许就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