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只需要做对三件事:找对平台、交对朋友、跟对贵人,就肯定能成功。我觉得这三者中找对平台是最重要的,这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他最初的平台是刚中进士时长沙的社交圈,接触到的只能是鄙儒乡绅、稍微体面的读书人,最高的也就是知府而已,作为新科进士,他到处拜访听得最多的是阿谀奉承之词,那时他的见识是狭隘的,整个眼眶里只装得下“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从气质到观念,与其他庸鄙的乡下读书人并无本质不同,行为举止就是目中无人、自矜自夸罢了。
曾国藩人生的第二个平台是京城翰林院,他任职翰林院检讨,京城集中了当时的顶级人才,翰林院更是精英之渊薮。曾国藩所接触到的都是社会精英、睿智长者,他在《家书》中说“讲躬行心得者则有唐镜海先生,倭仁前辈;穷经学理者,则有吴子序、邵惠西;讲习诗书、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
总之都是气质不俗之人,他们自我要求严厉峻烈,对待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坚定。比较他们,他顿觉自惭形秽,认识到了身上的种种缺点,如心性浮躁、为人傲慢、言不由衷等等,决定痛改前非。从此曾国藩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立下了“学做圣人”的大志,开始了“自我磨砺、自我完善”的人生之路。
从此他时刻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他的“日课”苛刻到了非人的程度,每天从起床到睡觉,吃喝拉撒睡,都进行自我监督,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并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一切言行和起心动念,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要甄别出来,记载下来,深刻反省,谓之“研己”。而且将日记公开接受朋友们的指正。这直接与他日后的成功分不开的。
第三个平台是成就他的平台,因为郁郁不得志,他找机会离开京城自创湘军,有了湘军统帅这个平台,他的才智才得以伸展,抱负才得以实现,他手握最精英强悍的军队和绝对忠诚的部下,平定江南,成为晚晴中流砥柱,历史上少有的“内圣外王”的人物。
分析这几个平台的影响对他不可谓不大,他自己也说“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盖明师益友,重重挟持,能进不能退也”。无论你是才华横溢,还是草根布衣,你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你才会有正念正见正语正行。
归根结底,人是被决定物。这正如一个基因不佳的竹子,生长在根根笔直的竹林中,为了与他们争夺阳光,自然也会长得笔直。这就是“夹持”的功效。就好比我们挤进了名校,看到一群牛得不行的同学,不得已我们也会奋发图强就是这个道理。
好的平台最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是人才聚集的高地,让你和一帮优秀的人谋事、共事,更在于它能给你提供一个更高的视野与格局。
在一个好的平台上,自然会实现第二条——交对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还是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时候被人影响非常重要也十分关键!
正是完成了自我磨砺、自我完善这十分重要的一步,曾国藩才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见解、格局和素质,有了惊人的蜕变,在机缘巧合时才能跃升到更高的平台。
总之,他的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启发是:要努力实现提升能力——跃迁平台——在更好的平台上更快的提升能力——跃迁到更好的平台这一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