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快牛”们,不做出这些改变,即便换了槽,估计照样躲不过皮鞭
转眼间最早的九零后已经到了奔三的年纪,他们一边顶着诸如“垮掉的一代”的调侃,一边默默扛起社会的重担。
他们不屑于蝇营狗苟,最后以最勤奋的态度换来最响亮的皮鞭。
“鞭打快牛”,看似可笑的字眼,确实世上最刁钻的手段。
多少九零后一边磕着消食片,一边啃着公司画下的大饼。
好不容易看透一次,鼓足勇气跳了个槽,确发现职场的坑,一个比一个圆。
为什么会如此,或许是这个时代病了,但自己真的就一点问题没有吗?
我们有没有试着去改变?
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头不够铁怎么办?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这个话题,他说他在大城市打拼的姐姐曾告诉过他,最有能力,最能干的人一般走不出一线。因为领导需要他来赚业绩,公司需要他去节省人工成本。综合考虑下,对这些“快牛”,他们只会进行适当嘉奖,但绝不会提干,因为对他们而言,“快牛”门是最好的工具人,用顺手了,不坏,自然舍不得丢。
我拿不出什么某某人跳槽后做了哪些改变,然后一路升职加薪如开挂般的铁例。
但身边诸多换了好几份工作,穿新鞋走老路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所以我就在想,习惯我行我素的“快牛”们,即便换了槽,估计依然躲不过皮鞭。
因为他们身上交错的鞭痕,是作为“快牛”最有力的身份牌。
那么跳了槽的快牛们,究竟怎么改变才能免于鞭挞呢?
1.改变工作方式,出头的椽子先烂,一个团队犹如一只木桶,某块板子低了影响装水,但若有一块木板太高同样碍眼。
2.不要给自己加鞭,这次你自己多挤半碗奶,下次可能就会把你挤干。
3.看不惯归看不惯,你看别人像坨翔,殊不知,自己在别人眼里就是跟搅屎棍,反正谁也不比谁干净到哪去。乌鸦站在黑猪背,不如同顶一片黑。
4.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不伸手,没人往你兜里塞。
5.利用一切能抓住的时间去学习,我可以不干,但不能不会。不求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但求领导有需要时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案。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或许我看到的只是一角冰山,欢迎大家给出不同的看法。
最后附上很喜欢的一首词,来源于《天道》,仅用于自勉:
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处,
怒指乾坤错。
最近总是失眠焦虑,大言不惭一次,若有不到之处,请多包涵。